在民間,她這個年紀都當祖母了,一輩子已經到頭,也不知她為何堅持進宮,和一群足夠當她女兒的候選者競爭考女官。
坐在江全下首是女官沈瓊蓮,才十三歲,是年紀最的女官,也是這次女官甄選考試的第一名,“頭名女狀元”。
妥妥的才少女!
沈瓊蓮不僅在四書五經的論述都得到甲等,對《女論語 》裏“守節”論述一題中,更是一鳴驚人。
因為她在開篇就寫道,“甚矣,秦之無道也,節豈必守哉!”
推翻了守節,直言不用守節,破題簡直驚世駭俗。
意思是秦國暴戾,下無道,所以不用守節。之後她又舉例,筆鋒一轉:
“元無道,於是人心離判,下兵起,吾皇本淮左布衣,因下大『亂』,為眾所推,拯生民於塗炭,使民皆得其所……”
元朝失去民心,所以下雄兵群起,不用“守節”,洪武帝這個鳳陽布衣眾望所歸,成為領袖,拯救萬民於水火之鄭
對此,胡善圍很是佩服,她考試的時候對《女論語》“守節”裏那句“一行若失,百行不成”並不認同,所以下筆的時候筆觸晦澀,思路不暢,交卷的時候這道題都沒有寫完,給最終成績拖了後腿,在錄取的女官中成績排名三十七位,算是墊底。
然而沈瓊蓮卻另辟奇徑,跳出了狹義的“守節”,議論朝代的更替,並且巧妙的拍了皇室馬屁,洪武帝不“守節”,起兵救萬民於水火。
這樣有才華卻又不失分寸的才少女,她不當第一誰當第一?
反正胡善圍是服氣的。
沈瓊蓮熟練的接完皇子誕生禮下一個步驟,輪到第四個女官接龍……
就這樣,女官們一圈背完了皇子誕生禮和命名禮,隻有兩個女官稍有錯漏,當場被眾女官糾正,這種方式加強了記憶,氣氛輕鬆活潑。
剛好梅香提著熱好的甜米酒回來了,胡善圍作為東道主,當然不能氣,每人分了一杯,剛好倒空。
眾人滿飲此杯。輪到胡善圍出題,道:“就考諸位親王妃的冊封禮……”
短短十五,宮正司要求女官們熟背宮規的《皇明祖訓》以及《大明會典》裏涉及各種宮廷禮儀的部分,擺在案頭有磚頭那麼厚。
宮規的考核標準是一條都不能出錯,《大明會典》的禮儀繁瑣,死記硬背根本不行,必須先精通《周禮》,才曉得禮儀進程的邏輯。
明大考,胡善圍沉浸在備考的熱烈氣氛中,壓力是有的,但是和大明最優秀的女人們一起學習競爭,她覺得三生有幸。
大家邊吃邊背會典,二更才散,案幾上的各種夜宵幾乎都吃光了,甜米酒早就見底。
狀元沈瓊蓮才十三歲,一團孩子氣,嗜好甜食,尤其喜歡又香又甜的桂花糕,眾人對她又是佩服,
又是喜歡,願意寵著她,見她吃的開心,就紛紛讓著她,沒有人和她搶桂花糕,因而那一盤桂花糕幾乎都被她吃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