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章 蠢蠢欲動(2 / 3)

而佛山各大鐵廠能冶煉也巨量的生鐵,並加工各種鐵產品,卻又是靠廣州外圍地區的那些鐵礦場開采出來的鐵礦石供應冶煉出來的,還得依靠武安府武隆州煤礦廠海運過來的巨量煤炭支持。

而煤炭和鐵礦石的大量運輸,又離不開珠江水運和海上運輸等。

蘇杭揚廣交等諸大城,都是專注一兩個產業的發展,比如說廣州冶鐵和貿易出名,他們就不會再去曬鹽或是搞織造,蘇杭的織造有名,他們也不會去做瓷器或鐵器,揚州的船運和鹽出名,他們也不會說隨便去搞別的。

可呂宋屬於一個例外。

呂宋最初,是秦琅以金礦淘金來吸引人來開發的,這些年在不斷的發展,秦琅把許多原本在中原做的很好的產業,轉移到呂宋來。

哪怕這樣的轉移很費力,也依然堅持。

在他的努力下,呂宋的造船業、玻璃、瓷器、香水、製糖、蠟燭等產業紛紛上馬,甚至本身不占優勢的產業,也陸續的補齊。

什麼冶煉製鹽,什麼造紙印刷,什麼棉紡織造,呂宋自足需要什麼,秦琅就在搞什麼。

好多產業秦家原來沒經營,現在開始搞,不占據技術等優勢,做出來成本要高的多,可秦琅補貼錢都在做。

沒技術工人,沒師傅工匠,那就重金去挖人過來。

從無到有,一點一滴開始。

甚至剛開始為了保證呂宋的市場占有,還得虧錢經營,就為了跟外麵的商品爭奪市場客戶。

別人的布更便宜,秦家成本高,就得貼錢賣。

自己實在沒技術或沒經驗,那就招商引資,拉他們過來建廠建作坊,隻要肯來呂宋經營發展,秦家都願意給予極多優惠。

你直接來這裏賣貨,秦琅則並不歡迎,他在意的是呂宋自產,而不是其它。

呂宋從開始就定位的是將來能夠自給自足,自成一派,不做中原的資源供應地,不受中原卡脖子。

“我們這裏以前沒有絲織業,但是現在我們呂宋也種桑養蠶,也繅絲絲織,呂宋的條件雖不算好,但相比起北方來,北方一年能養兩季蠶,呂宋卻能一年養八季蠶,哪怕蠶繭質量稍差些,但起碼也還是能夠保證中低端市場的自足的,不至於呂宋的絲綢市場全是外來貨。”

“到如今,我們呂宋的絲織產業,甚至不僅能自足本地中低端需求,甚至還開始爭奪到了不少外貿絲織訂單,每年都能出口貿易獲利不少。”

“而我們呂宋的棉紡產業,如今已經做到了天下第一,成為行業龍頭,不論規模還是技術,都是第一了。呂宋現在擁有大量的棉花種植麵積,同時每年也從嶺南、林邑等地進口大量的棉花、棉線,在呂宋進行棉紡織造加工。”

這跟呂宋的製糖業一樣,呂宋掌握了先進的產業技術,並把深加工產業都放在了呂宋本島上,外麵雖然也合作種植棉花或是粗加工,但不在外麵搞精加工產業。

這就保證了技術上的優勢,賺取更多的附加值。

呂宋現在甚至有自己的軍械產業,從兵器到鎧甲,一應俱全,不僅能夠自給自足,甚至還早就開始對外軍售,其中呂宋的棉甲現在可是口碑產品。

在百姓民用大宗商品裏,糧布鹽茶糖酒這些裏,呂宋都已經實現自給,也就是在一些中高檔產品裏,還給了一些外來商品一定的市場份額,以滿足呂宋非普通民眾的需求。

呂宋現在不缺技術,不缺產業,缺的是一些原材料資源,比如說鐵、銅,再比如說牛馬、皮毛這些,秦琅的解決辦法就是買。

呂宋通過貿易,把呂宋造銷出去,用賺的錢各地采買這些資源,大唐限製出口供應,那就想辦法在倭國、林邑、真臘等地獲取礦山開采,或者直接購買等。

倭國現在就是呂宋秦家最主要的銀、銅進口地,每年從那邊弄來大量的銀銅料,其中大多數都是秦家直接在倭國開礦獲取的,另一部份是用呂宋商貨換來的,也有部份是呂宋用其它地方買來的商貨去倭國銷售換來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