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十三年(676年),冬。
皇帝李燁十六歲,天後下詔,天子親政。
翌年正月初一,改年號為天寶元年,接見百官朝集,四方使者拜賀。下詔,大赦天下。
天子奏事南宮天後,進封秦俊為翼王,加太保,中書令、同平章事、賜食實封萬戶、世封東曹州都督。
裴行儉為侍中、來恒為左仆射、赫處俊為右仆射。
許圉師為黃門侍郎、李敬玄為中書侍郎、馬載為吏部尚書。
崔修業拜禦史大夫、長孫延拜轉運使。
秦懷道加封梁國公,拜樞密使,高侃為樞密副使,李奉誡、吳師盛、李思文、席君買皆加同簽署樞密院事。
劉仁軌拜翰林院大學士、學士承旨,狄仁傑為翰林院學士兼知製誥。
在來濟、上官儀、賈潤甫、劉祥道、蘇定方、程處默、牛建武等一幹宰執先後去世後,天子親政後兩府宰執班子都重新調整,但這套班子仍然基本上是出自秦琅門下的。
親政後的皇帝還給予秦琅特別加封,各種賞賜豐厚。
並正式立太師秦琅的孫女,也是國舅秦俊之女秦皇後所生的皇長子李崇福為皇太子,改名李昊。
太皇太後是秦氏,皇太後是秦氏,皇後是秦氏,如今新訂婚的皇太子妃還是秦氏。
東西兩府,東府的中書令是秦俊,晉封趙王,西府的樞密府是秦理,晉封梁國公。
太子李昊是秦皇後所出。
天下各地,對於天子親政,都沒有什麼太大反應,就連東都洛陽城裏的官民,甚至都感覺這天寶元年,跟上元年間沒有變化。
宰執換了幾個新麵孔,但還是那夥人。
甚至皇帝親政後,軍國大事依然還是要請示南宮的皇太後,朝中事務也都還是由兩府宰相決策。
說是親政,實際上年輕的皇帝似乎也不想改變這些,沒有說親政後就想著燒上三把火,改革一些新政什麼的。
就連他的婚事,當初太後做主,挑選了庶兄秦俊的女兒給太子,太子也沒反對過,皇帝十二歲加冠,十五歲大婚,而秦皇後比皇帝還大三歲,入宮時都十八了,已經屬於大齡姑娘。入宮後第一個孩子便是皇子,也算是眾望所歸,雖不是皇長子,卻畢竟是嫡長子。
甚至皇帝的身邊的一群翰林學士,也基本上都是太後和宰執們挑選的,比如之前的狄仁傑、裴炎、魏元忠、張九齡、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已、來濟業等年輕才俊,都是兩府宰相幾經篩選舉薦給太後,同意後才安排到皇帝身邊侍從的。
正月十二,皇帝在洛陽城郊舉行籍田典禮,躬耕農事,以太牢祭祀神農,天子執犁,中書令秦俊和樞密使秦理叔侄牽牛扶犁,助天子三推三反。
南郊,無數王公貴族百官士人們,看著這一幕,都在心中感歎萬分。
大唐開國五十餘年,曆五帝,當年開國多少功臣將士,但又有誰如秦家得勢之盛呢?
這朝中東西兩府的宰執之首,皆是秦氏。
宮中三秦後,另外還有高宗兄弟、兒子八位親王、郡王聯姻秦氏,娶秦氏為王妃、郡王妃,秦家幾代也先後尚了七位公主。
現如今還有齊王秦琅、翼王秦俊、梁國公秦理、武安郡王秦忠孝、懷化郡王秦嗣業、歸德郡王李嗣源五王,還有四國公七郡公十三縣公,九侯十三伯,子男無數。
外世封內世封遍及邊疆海外。
大唐十大節度使,如今安國公秦珪秦善道為河中道節度使、涼國公秦瑋秦彥道為滇越道節度使,懷化郡王秦嗣業為朝鮮節度使。
十道節度使占了三道。
在天後垂簾聽政的那十三年,大唐有驚無險的渡過了世祖皇帝後期胡亂來導致的朝局不穩,甚至是因為廢西突厥帶來的西域大動蕩,也迅速的平定。
在開元朝後期被皇帝針對打壓的秦家,也借機卷土重來,甚至憑著擁立之功掌控朝政,之後天後垂簾,來濟裴行儉程處默等執掌文武大政,更改軍製,引領著大唐繼續對外擴張,加強對外貿易等等,以及推動稅製的進一步改革,停止稅賦折銀法,火耗歸公、折錢代役等等,都使的大唐不僅渡過了危機,還更上一層樓。
上元十三年,比開元朝十幾年還更加興盛。
百工興奮,民富國安。
大唐十鎮邊軍,所向無敵,開疆拓土無數。
西南方向,麗水、三江聯合了安南,再借調呂宋和南洋之兵,先滅了南奔女王國,又滅了扶南灣平原的墮和羅國,還滅了參半、朱江、白頭等幾個小國,新建了湄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