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不是要參與銳向三期產業基金的募資?”沈北朋又問了句。
“是的,目前力寶集團和金光集團已經給了明確的答複,各自達成了1億美元的出資意向。”
沈北朋一聽這話,嘴都樂歪了,驚呼道:“你這有些了不起了。怎麼動的那幫老古董啊?
我以前異想開,去過港澳台,東南亞華人財閥那裏募集資金。
但他們一輩子都是做實業的,根本不理解互聯網風險投資。
認為這種燒錢模式太危險了,成功幾率太低,好比把錢往水裏灑。”
“時代不一樣了嘛。你們那會兒都是互聯網上古時期。
東南亞沒有經過P時代,本土沒有湧現出阿狸、企鵝這種互聯網巨頭,有所疑慮,是再正常不過了。
別他們了,當時國資基金也不投互聯網企業啊,就連貸款都不許。
你看看,現在還不是很多國資基金都開始投互聯網企業了。
時代不一樣了,人的思想也就轉變過來了。
東南亞的移動互聯網發展不錯,開始往人的衣食住行滲透。這些變化,他們在當地都是看得見的。”
沈北朋笑道:“你的這些都有道理。但最主要的還是你這個人,才是最吸引他們投資的根本。”
張益達笑了笑,這種事不好自誇,又聽沈北朋繼續道:“在投資前,他們肯定把你查了個底朝。你的過往戰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要是我是他們,也不會錯過你這麼一支潛力股。”
“你們三期基金還缺不缺資金啊?我們黑衫也來湊湊份子。”
這種送上門的好事,怎麼能推遲。張益達道:“當然需要啦!Yiinbank在試水印尼的現金貸,但是受限於外彙限製,我們想輸血很難。
所以,我想收購一家印尼當地的銀行。”
“都開始考慮收購銀行了,你這……發展也太迅速了吧!”
沈北朋有些語塞,張益達的圖謀太大了吧!
“看來,益民網金的股票我們得長期持有了。”沈北朋很認真的道。
又聊了一會兒益民網金的發展情況,張益達才掛斷了電話。
“張總,沈總很看好你啊!套現機會來了,都舍不得出手。”
樊紅陽在一旁聽了那麼久,對於沈北朋對張益達的信任與支持程度,又多了一層了解。
他很是感慨,難道這就是優秀創業者的人格魅力?要是自己是風投商的話,逮著這種創業者,也會死不鬆手的。
“利益最大化吧!大概率,是不會讓他失望的。”
張益達又想到凡事無絕對,於是補充了句:“當然了,未來究竟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
樊紅陽倒是信心十足,他剛剛聽到了“收購銀行”幾個字眼,麵帶期許的問張益達:
“那個……張總啊,收購銀行,是不是真的啊?”
“那還有假,肯定是真的啊!”張益達隨意答道。
樊紅陽眼裏十分熱切,這可是銀行啊!旱澇保收的好事業啊!
他在益民網金有股份,要是間接成為銀行股東,那也是一份可以傳家的好事業了。
他試探性的問道:“那收購銀行,以誰為主體啊?”
“肯定是益民網金啊,錢不夠的話,銳向產業基金會出一部分,再加點財務杠杆,應該就差不多了。”
樊紅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十分高興,又問:“那有沒有明確的收購目標了啊?”
“哪有那麼快?”張益達搖了搖頭,又:“你當大街上買大白菜啊!肯定要經過精心挑選,然後請谘詢公司做盡調,要嚴格按照流程來。”
張益達也看出了他的熱切,安撫道:“這個事急不來的。我已經委托黃鴻年先生幫我們尋找目標了。他是個資本運營好手,很快就會有消息的。”
“黃鴻年?”樊紅陽一時沒想起是哪號人物,在那喃喃自語道。
“就是金光集團的二公子,90年代煊赫一時的中策董事長,被譽為中國第一資本運作導師的那位。”
一聽張益達報出這麼多頭銜,樊紅陽想起來了,冒了句:“就是08年虧了50億的那位吧?”
“對,就是他。”張益達笑著:“以後打交道,你可別當著他麵這事。究竟是他自己操作失誤,還是被資本主義薅了羊毛,一直是一樁無頭公案。”
“不過,他對東南亞挺熟悉的,印尼又是他的家鄉,他出麵牽線搭橋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樊紅陽怎麼會有意見,他認為:人家雖然栽了一次大跟鬥,但畢竟沒有一蹶不振,而且還有過往的成績在那放著,毫無疑問仍是個資本大佬。
能請這種大佬出手,毫無疑問,也就全仰仗了張總這張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