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中弟子嬉笑間討論,不知這位新來的小師弟能走過幾關,他們中不少人都隻是侃侃跨過第二關,跨過第三關的都是天驕之輩,而能跨過第四關也就是最後一關的當世隻有‘道子’一人。
郝仁在陽光中踏足繼續前進,太虛八脈第三條靈脈正快速的被打通,身體沉重的負擔已經被他忽略,修為的提升才是他更重視的,
不知不覺間走到了第六千個台階,雙腿再次無法動彈,
提問聲也再次響起,
“何為無之道?”
郝仁心念微動,暗自思索,
有天道,亦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
世人遵循規律,生老病死,本無修煉之道,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修士一類人出現,人們可以通過吸收天地靈氣進行修煉,發現了一條修煉之道,於是有人懷疑,這究竟是一條天道,還是被無中生有創造所出來,如果是天道,為何天道不認可,百般阻撓修士?如果不是天道,為何又將靈氣借予修士證道成帝?
但不管怎麼說,道已經有了,不管天道承不承認,它就在那裏,不到帝境終究無法窺視天道。
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
富有萬物,猶各得其德,雖貴,以無用,不能舍無以為體也。
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是從無到有,例如劍道,刀道,陣道,萬法歸無。
所以無需在意外道,而是要注重自身的道。
想到這他開口回應說,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間一切起源於無,無中生有,乃根本。”
“修煉一途更是從無到有的典例,既已有跡可尋,便有道可走,前人鋪路後人乘涼,隻需要堅持自己的路即可,堅持自己的道。”
“萬物出乎無有。有不能以有為有,必出乎無有,而無有一無有。”
眾弟子聽到解答無不驚呼,解開不少人心中的疑惑,‘無之道’原來是無外道,恪守本道,不要質疑自己的道存不存在,隻要你走下去它就存在,換句話說,你認為它存在,它就存在,你認為它不存在,它就不存在。
而郝仁此刻感覺天地間仿佛有一股力量在出現,太虛八脈第三脈瞬間被打通一半,沒有身體上的不適,反而讓郝仁很舒服,這是‘道’給他帶來的好處,不是天道而是他自己的道,心中驚喜。
大殿裏的老道士微笑點了點頭,自語說,“不被外界所幹擾,恪守自己的道,原來這就是他認為的‘無之道’。”對此表示很滿意。
雙腿能夠再次抬動,開始繼續向山頂邁去,靈脈還在被打通,照這樣下去到達山頂這條靈脈應該也就打通了。
如今隻剩下最後九百九十九個台階,但每一步都仿佛登天般困難,隻能緩步挪動,已經無法無視身體的重擔,爬到最後一階時已經半曲著腿,無法伸直,最後一道提問如時響起,
“何為無為之道?”
聽到這個問題的不僅是郝仁,觀中所有弟子都聽的真切,也都在思索如何做答,這一問他們明悟不透,
郝仁也開始思索,他接觸到的東西太少,這些東西太過深奧,但他卻去過極極之地,洞曉過一部分天道的秘密,大帝的秘密,又自己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