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2 / 3)

        軍將們比起文官而言,一般的步驟都是能省便省,誰也不願在這俗套上多花功夫,相互大笑幾句,客套一番,便是紛紛順著‘迎恩門’下的護城河進了城。

        唐通看了幾眼甕城周圍不斷走動的吳軍兵士,似笑非笑的道:

        “平西伯從寧遠撤軍入衛山海關,應當是下了很大決心吧?”

        “哪裏哪裏,陛下有命,為臣子的怎麼能不遵從。”吳三桂笑著打哈哈,但心中卻也明白唐通意在提醒自己,吳軍在山海關是客非主。

        唐通見吳三桂跟自己打馬虎眼,當下也不願多說,幾句有的沒的之後,一行人走過吳軍營來到宏偉的鍾鼓樓前。

        這時候唐通忽然想起什麼似的,轉頭說道:

        “怎麼沒見高總兵?本候在離京之前,陛下可是對我千叮嚀、萬囑咐,說一定要將這三百萬兩餉銀發到每一個在關上的將士手中,見不到高總兵,這銀子也就是發不得了。”

        吳三桂聞言腦中飛快的思索片刻,在剛才他沿途沿途留意觀察了唐通麾下這些來自京畿兵馬的陣容。

        雖然已經比在鬆錦一帶見到那次好了許多,但是在見慣大陣仗的吳軍麵前,卻還是顯得羸弱不堪,看來這些兵馬的戰鬥力似乎也就比原本關上的高第部強上一些而已。

        由於如上的心思,吳三桂心中立刻對唐通在良鄉城外野戰擊潰阿巴泰的大捷產生疑慮,原來的忌憚之情消失,隻是剩下百思難解的疑問。

        畢竟,就連他自己手中的八千關寧鐵騎想要正麵擊敗清軍騎兵,也是非常吃力的,就憑唐通這樣的兵馬,怎麼能做得到?

        況且,唐通也是鬆錦之役的八名總兵之一,當時唐軍的戰鬥力各部官軍都是有目共睹,為何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達到足以正麵擊潰清軍騎兵的程度?

        同樣的,在這種種疑問之下,吳三桂心中不免對這支朝廷的‘得勝之師’生出輕視之情,聽到唐通的話以後,便笑著回道:

        “哦!是末將的錯,還沒來得及通告高總兵,有罪有罪。”

        唐通聽見這話,一下子就明白過來,這高第要麼是已經跟著吳三桂混了,要麼就是早被架空,根本沒什麼實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