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1 / 3)

<()

        且不說黃得功和楊禦藩在薊鎮一帶如何搞得風生水起,山西大同一帶的戰事,卻是從白熱化開始逐漸向朝廷方向傾斜。

        李自成最開始帶著百萬大軍意氣風的在陝西西安誓師,兩個月不到的功夫,幾乎就奪得了大明朝的三分之一江山,看來也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大順軍所到之處的朝廷兵馬幾乎都沒有組織起像樣兒抵抗,文武官員更是蜂擁前去投降,就算偶爾有幾個為國戰死的,那也根本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然而時運不濟,就在這個人人都以為即將改朝換代的節骨眼上,李自成聽信了牛金星和宋獻策讒言打壓李岩,間接導致了軍中主將離心離德,已經投降大順的總兵白廣恩更是因此和李自成徹底決裂。

        本以為白廣恩就算回去也不會再受到重用,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崇禎皇帝不僅重用了白廣恩,而且直接讓他充任九邊之一‘大同鎮’的總兵官,又加封了左都督,地位甚至比投降之前都要高。

        緊跟著沒多久,傳來劉芳亮南路全軍覆沒,黃得功、唐通等人率朝廷大軍接連兩次大捷的消息。

        李自成更是因此變得有些多疑,連殺幾人,逼著全軍要把寧武關攻下。

        事情進展到這一步,其實所有人心裏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狗日的明朝居然還沒到該亡的時候,看樣子還能把今年再給苟延殘喘過去。

        按說大明朝已經沒有什麼人再能力挽狂瀾了,李自成就算今年打不下京師,那也是遲早的事兒,西北一帶局勢已定,朝廷除非出關決戰,否則也難翻盤。

        這種想法在李自成的心裏也是根深蒂固,直到崇禎皇帝啟用了一個人,一下子讓大順的文臣武將們緊張起來。

        此人便是再次被任命為五省總督的陳奇瑜,這個人對於李自成和張獻忠這些流賊來說,可謂是如雷貫耳了。

        陳奇瑜可以說是繼洪承疇、孫傳庭之後最有作為的五省總督,甚至在某方麵來說,他比賣國求榮的洪老賊更加讓人尊敬。

        想當年,陳奇瑜還是四省總督的時候,便是先剿延綏,又清湖廣、再靖陝西,在一年之內,幾乎把中原一帶的流寇清剿一空。

        陳奇瑜雖是文臣,但是在各個軍將之中也是頗有威信,隻說有名的長腿將軍賀人龍,許多總督都是調他不動,對朝廷也一向是陽奉陰違,可但凡陳奇瑜調令,他幾乎是無有不遵。

        事實上,正是陳奇瑜擔任四省總督的那段時間,賀人龍尊奉調令與諸鎮兵馬轉戰南北,被流賊直呼為賀瘋子,也是一員悍將。

        陳奇瑜事業的頂峰是策劃了車廂峽之圍,四省官軍聯合進剿,一步步把李自成和張獻忠逼近車廂峽,最後差點就被陳奇瑜一股腦兒給剿滅幹淨。

        可惜後來陳奇瑜有些自傲,覺得萬事已定,輕信李自成投降之言,大意失策放走了被圍困的流賊,從而釀成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