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傑帶著騎兵得勝回城,許多人的刀尖槍尖上大都挑著一到兩名流賊的首級,高傑除了馬背上掛著三個,手裏更是提著一員大將的腦袋在炫耀。
        “末將不辱使命,帶著江裏翻的腦袋,為我大明賀,為皇帝陛下賀!”高傑的臉沾上了不少已經略微凝稠的血跡,但他卻毫不在意,當著眾人的麵,把首級雙手奉上。
        “高總兵勇猛!”
        周遇吉也有些意外,這江裏翻在流賊之中還算勇猛,在攻城之中幾次都逃得性命,殺了不少官兵將士,沒想到卻被高傑在幾炷香的功夫就給斬於馬下。
        周遇吉將高傑扶起來,轉身大喝道:
        “各部速速驗功,將此捷馳馬報往京師!”
        ......
        良鄉之戰、固關之戰以及寧武鏖戰,標誌著李自成所謂百萬大軍的北伐徹底落空,尤其是南路軍以及劉芳亮的灰飛煙滅,更是讓大順受到重創。
        李自成退兵之後,大明朝廷也便是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至於能苟延殘喘到什麼時候,這種事兒也就隻有天知道了。
        良鄉之戰以後,大順軍退出京畿一帶,朝廷官軍則趁勢收複並鞏固了京師一帶,陳奇瑜指揮的固關之戰同樣重要。
        此戰之後,大順軍損失一員重要將領,北伐南路軍全軍覆沒,短期之內,在固關以東再也沒了任何能與朝廷對抗的成建製兵馬。
        許多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明朝在崇禎十七年滅亡是不可能了,那在年初‘改朝換代’的口號至今也是蕩然無存。
        在今年,朝廷對陣建奴與流賊接連獲得三次大捷。
        大順軍全麵潰退之時,朝廷攜大捷之威趁勢收複真定、保定與順德府一帶已是大勢所趨。
        不過話說回來,大順軍雖然遭受重創,但李自此的本部軍和陝西內部卻十分穩定,大順軍若是固守潼關,朝廷一時也無從討伐。
        保定和固關一帶,就連所謂大順製將軍,身為南路軍統帥的劉芳亮都被董琦陣斬。
        此人是李自成手下大將,在大順賊軍中的地位比起阿巴泰在建奴中的地位更高,大約在固關之戰半月以後,成批次的流賊首級被運抵京師。
        崇禎皇帝大喜,在朝會之上盛讚陳奇瑜與董琦二人,並且降旨,讓戶部尚書倪元璐負責陣亡兵士的統計及其家人的安撫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