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1 / 2)

<()

討論一陣子,崇禎皇帝也發現了。

為什麼這些火器早就有了,但一直沒能普遍裝備明軍使用,而且並沒有在曆史上展露太多手腳。

崇禎皇帝與他們兩人聊了聊,發現從上到下幾乎所有的督撫大臣都不重視是一個原因,更大的因由,還是質量參差不齊。

就如今明軍裝備來說,禁軍是用最好的裝備,從上到下的更新換代速度也是最快,京畿一帶據京師不遠,用的盔甲刀槍也很不錯。

再往後就是宣大,由於現任總兵高傑和白廣恩算是比較有能力,各地鎮守軍將無論害怕還是因為什麼,總之對這兩位的將令無有不遵。

高白兩人對朝廷中興耿耿,這也就讓朝廷對這裏的控製極大增強。

如此一來,宣大兩鎮的軍械、盔甲雖說不如京畿一帶的京軍,卻也是全國上下最好的之一。

除他們以外,山海關的黃得功、密雲總兵馬進忠,永平總兵張鼐、寬河總兵藺養成、薊鎮總兵楊禦藩,還有山東總兵牟文綬等等。

這些人麾下的各支兵馬,基本也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強和裁換。

但除卻上述常年跟隨崇禎南征北討的大將們,餘下南京就隻有周經武的神武軍一部得到了及時的更新換代。

雖說如今行事已經好轉,但衛所這東西,沒有萬全的把握貿然去動,很有可能將局勢毀於一旦,崇禎盡管明知衛所糜爛,但卻也不能直接下旨裁撤,隻能一點點的去整改。

江南、西南甚至湖廣大部分的官軍,由於崇禎的控製力還遠遠不及,所以依舊是老樣子,衛所是個龐然大物,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個時候萬萬動不得。

京師成立的六局,現今的督造規模已經可以用甚大來形容。

六局的總部都設在京師,又在京畿、宣大各處都成立了廠房,今年也開始在六部的支持下,在山東、真定、保定一帶增設廠房。

在崇禎的全力支持下,在這三年之間,朝廷花費大量銀兩,將許許多多諸如陳於階、沈廷揚、王徵等各方麵的人才聘入六局。

現如今的六局,研究、製造範圍已經囊括了軍用、民用的各式裝備、軍械,除禁軍、西北大營、宣大等路明軍的軍械、盔甲都是由六局直接提供以外,六局又要負責各種所及之處的民營、官辦建築的修建。

衛所的軍械和盔甲,不是由京師六局直發,所以質量很難控製。

據廠衛密奏,粗製濫造依舊嚴重,如上那些本該非常好用的火器,因為製造原因,發到手上往往發揮不出真實效用的三成。

甚至於,因炸膛等各種破事兒而傷及自己人的消息時有傳出,這些消息一多,便往往會給人一種明軍火器雖多,但穩定性不高,屬於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印象。

崇禎皇帝的想法是突發奇想,新潮得很,畢懋康和焦勖一時沒有跟上,商議許久,兩人卻又覺得值得一試。

不過很快,接到諭旨進來不久的英國公張世澤了解狀況之後,就提出了一個不足之處,那就是成立一個專門投擲火器的部隊,他們的安危如何保證?

要知道,戰時的情況瞬息萬變,各支兵馬隨時都有可能潰散,這種投擲部隊要避免被敵軍近身,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這樣一來,就不得不增派部隊對他們加以保護。

這會打亂戰時部署,增兵保護也就完全失去了專設投擲部隊的意義,與現今禁軍的火器營又有什麼區別,直接讓火器營裝備些震天雷和萬人敵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