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2 / 2)

吹的還不隻是這家夥一個,很多知名傳教士也開始集體吹大明,還是往上天了吹。

在杭州城居住過的傳教士曾德昭說:“西湖水極其清澈,我甚至能看到湖底的細沙了,杭州城也相當幹淨,因為那裏的明朝人民勤勞,還有成熟的衛生管理體製和垃圾回收製度,他們的身體素質非常好,都對生活非常積極。”

然後這貨一住就是十幾年,現在都沒走。

曾對崇禎二年大明軍隊火器情況不以為然的西班牙教會傳教士拉達回去之後也對腓力四世有一說一,盛讚大明的農業:

“中國土地的肥沃、美麗,富有和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真是卓越異常,太高太大了。如把他詳細寫出,那就需要幾大冊。”

好些常見農具,歐洲人更是稱奇。

福建地區能灌溉到山坡的大型水車,曾被傳教士們稱讚,而真在歐洲引起熱潮的,卻是東南農村揚穀常用的農具——揚穀扇車。

這種老農具出現在西漢時期,發展到明代,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改裝成了閉合式,還有輪軸和搖手,兩個人就能快速操縱。

這種民間非常常見的玩意兒,卻因其強大的生產效率,引來歐洲人哄搶。

很多百姓上報,說是有洋毛子老外趁自己不注意偷偷運走了自家的扇車。

這事兒怎麼辦?

這幫不靠譜的老外可是讓地方衙門操碎了心,三令五申沒用,不得已下達了禁止他們偷扇車的禁令,還專門派人到田裏守著。

原來防黃鼠狼夜裏偷雞,現在是防老外偷扇車。

偷不成就買,荷蘭和瑞典的船員,多次從大明官員手上購買農具走私到歐洲,每次都賣高價,還引來紛紛仿製。

往後十八世紀的歐洲農村,出來多種改裝版,結束了揚穀隻能靠簸箕的苦力史。

歐洲人開始重視中醫,是讀了利瑪竇的著作後才知道的。

利瑪竇告訴歐洲人,別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了,大明就是強,大明就是好,都來大明淘金吧!

按利瑪竇所說,中醫不但能治療多種疾病,而且大明看病比歐洲方便廉價,醫院很多,甚至朝廷還有惠民藥局免費放藥和看病。

這種好事,歐洲哪兒有?

好些中醫典籍都被翻譯到歐洲,而且不同國家,版本也不同,總有老外到京師取經,屁都不懂,都成了好奇寶寶,讓太醫院的官員們哭笑不得。

吳又可就和崇禎吐槽過,這些洋毛子,特麼誰愛誰教誰去教,他們哪是歐洲出了名的醫士,根本是群啥都不懂的初學者。

對於吳又可的吐槽,崇禎表示也沒辦法,畢竟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那是好事兒啊。

這幫弟弟笨,你讓著點不就完事兒了。

晉朝王叔和的脈經,波蘭版叫中醫津要,荷蘭版叫中醫臨床,十七十八世紀在歐洲很火諸如本草綱目等醫學典籍,更都能在歐洲找到盜版。

影響歐洲最大的,還是大明時已經成熟的種痘防治天花技術。

歐洲管這玩意叫輕型接種天花,先傳到土耳其,治好了英國駐土耳其大使夫人,從此廣為流傳。

就連伏爾泰都讚歎,一個被視為世上最明智最文明的民族的這種榜樣,便是一個偉大的先例。

這樣的大明突然和法蘭西宣戰,你說路易十四慌不慌?

簡直慌得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