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件小事情(1 / 3)

蔣玉全去世一年後,蔣逸琳結婚了,是葉芝楓做的中間人,是一家外貿公司的老總,年紀比她大十歲,父母雙亡,但對她和母親很好,談不上喜歡,對董得龍心灰意冷才決心嫁出去。之後有了小鎮濤。在李鎮濤過完五歲生日不久,李鳴出了事,去澳洲的商船觸礁沉沒,無一人幸免,全都葬身魚腹了。許舒萍接受不了打擊,突發心髒病走了。蔣逸琳悲痛欲絕,但為了李鎮濤才苟且偷生下來。那段時間,葉芝楓放下工作,終日陪伴在蔣逸琳左右,一刻也不敢離開,是怕她想不開自尋短見。幾個月後,蔣逸琳向葉芝楓提出辭職,決意離開景海重返故土安度晚年。葉芝楓知道她去意已決,留在景海隻會想起更多的傷心往事,也沒再挽留,硬塞給她一張現金支票,整整一千萬,算是親姐妹一場。蔣逸琳死活不肯收,但葉芝楓以斷絕姐妹關係情分相要挾,最後還是收下了。之後的第三天,蔣逸琳帶著父母骨灰和李鳴幾件舊衣服踏上了返鄉的航班。

加上葉芝楓給的一千萬和李鳴生前遺留下的八百萬存款、六百萬房產變賣所得收入,還有自己五百多萬的工資獎金收入,蔣逸琳名下現在有兩千八百萬的存款,分別存在幾大行幾張卡下麵,是隱形的富婆。

蔣逸琳也不年輕,五十多歲的年紀早該是幾個孩子的外婆或奶奶,但她很會收拾,完全看不出實際年齡,單從外表看充其量不過四十歲,成熟豐腴,處處彰顯中年職業女人的穩重和幹練。她不想這樣快過老奶奶常人的生活,也是一個閑不住的勤快人,在公司待慣了,一回到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生活,她很不習慣也不適應,心裏總在較勁和抗爭。

過完年,蔣逸琳決定走出小山村奔向外麵世界,再躲在樓房和封閉的山村裏,她相信會得抑鬱症和狂躁症,要麼閑出病來,要麼急出病來,反正會得病,隻有走出去幹一份事業才覺得自己還很年輕、生活還有奔頭,這樣忙碌充實的生活才是彰顯自身價值和永葆青春激情的唯一途徑。

一年後,由蔣逸琳捐資修建的希望小學落成開學了,名字就叫鳴濤小學,是為了懷念李鳴、寄望李鎮濤,建設規模是全縣最大的一所。蔣逸琳成了名譽校長,李鎮濤成了這裏麵年紀最小但最聰明的學生。許多縣一中同事領導和縣鄉領導問蔣逸琳為什麼不送李鎮濤去縣城或者臨南上學,蔣逸琳的一句話讓大家咋舌汗顏,她卻說:“是金子到哪裏都會發光,不是金子就算鍍上幾層金箔,遲早會掉光露出本性,學校教育十分重要,但家庭和社會教育更為關鍵,所以學校和老師不是借口和理由,自身悟性、父母教育、社會閱曆才是最難選擇的一環,我不希望他以後有多麼成功,隻要有良心有德行有擔當這就足夠了。”

同年底,由蔣逸琳出資設立的逸琳愛心圓夢基金會揭牌成立,旨在幫助貧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貧困家庭女性擺脫病痛折磨。揭牌儀式上,時任縣委書記鄭應運出席參加,並作了熱情洋溢的主旨講話,為逸琳愛心圓夢基金會頒發了“化龍縣婦女聯合會成員單位”獎牌,給蔣逸琳個人頒發了“巾幗母親”的榮譽證書,獲得了全縣上下的一致好評,受到廣大群眾的高度讚揚,在省市縣三級傳統和新興媒體進行廣泛深入報道。之後不久,省婦聯主席陳懷英親赴小溪村找到蔣逸琳,專程探究這位全省深受矚目的中年女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之前就聽說過關於蔣逸琳的報道,說她無償捐資八百萬元修建鳴濤希望小學,成了全縣女性當中最慷慨最無私的人。當時,陳懷英就想見見這個了不起的女人,正安排行程計劃過來,沒想到在她身上又傳出驚天新聞,出資兩千萬元設立逸琳愛心圓夢基金會,專門無私幫助貧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貧困家庭女性擺脫病痛折磨,當即取消所有既定安排和相關行程,輕車簡從奔到小溪村。

陳懷英來之前,蔣逸琳就已經接到了縣婦聯主席丁蓉的電話通知,介紹了陳懷英的情況,讓她務必準備好發言材料和接待準備。蔣逸琳也不含糊,直接將鳴濤希望小學定為了接待地點,專門騰出一間辦公室,在那裏坐等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