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筆,停卷,封卷。

考生陸續離開。

閱卷三日後放榜。

封淩離開時,轉頭看了眼皇宮。他記得那些年他與十二還算交好時,十二曾對他說過:“啟光,皇宮是一個囚籠。在上頭坐久了,你會看不見旁人,更看不見下麵。”

他當時回答十二說的是:“不是看不看得見的問題,是樂不樂意看的問題。陛下從未將皇宮看成一個囚籠,這兒就不是一個囚籠。殿下將這兒視作囚籠,這兒就是囚籠。”

都是皇子了,還那麼多矯情的話。

真是吃多了飯,不知道天下柴米貴。

封淩輕笑一聲,繼續順著大流離開。

……

閱卷日。

八名考官輪流閱卷,一人一桌,看得最順眼的打圈,接下去三角、一扛、一和叉,以此代表順眼度逐漸減少。最後圈最多的十份考卷,送到皇帝麵前,皇帝親自點前三名。

今年春闈難,能走到殿試這一步的,對國之大事都有了解,每一題都能講出點道理來。考官們看著看著,紛紛點頭,覺得不少人想法讓人眼前一亮。

可惜亮點雖多,完美無缺的少。

一個考官拿到了一份卷子,看到了上麵工整的字,先一步點了點頭。字好看,不錯。

第一印象有了,他開始看內容。

不看不知道,一看倒抽一口氣。這第一題大部分人都以國子監為切入點,這沒什麼問題。結果這人竟然說讓國子監另劈一院,專設師學,去天下講學掃盲。

這是何等荒謬!

但考官細看下去,這人細節寫得非常好,說了一下掃盲益處,老百姓懂了很多基礎務農的知識,就樂意去想辦法用學到的東西去改善自己生活。

這文章就是讓人覺得: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啊?知識改變命運,並不止是科舉一條路。挺有道理的。而且老百姓學點基礎,犯不著用紙筆,而有點上進心的,自然會主動借著機會來學習,這就打了民眾基礎。

考官被說服了,想打圈,又有點猶豫,於是看向了第二題。

第二題更加厲害了,說近來老有人想從軍籍動歪腦筋轉農籍,說明軍籍最不足的地方,是待遇不夠好。保家衛國給夠飯吃還有點餘錢拿來以後娶老婆,哪裏有人會樂意跑呢?別的戶籍也是一樣的。

如果覺得給錢不爽,那就讓他們做事情。不打仗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為國為民事情多了去了。

至於錢哪裏來呢?統籌收入再分配,國家先用錢投入建設基礎的東西,再通過這些基礎的東西賺錢。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再取之於民,再用之於民,反正就生生不息成活水。

當然,這裏軍籍也要分保家衛國和平時做雜事的。

接著,這位學子又說了點戶籍改革的事情,仿佛是真正管理過戶部的人。

考官琢磨了一下各種觀點,覺得有點道理。

連著兩題看下來,考官覺得這人觀念新奇,確實開闊了他不少想法。但他還是猶豫,沒敢給圈,決定再往下看看。

收筆,停卷,封卷。

考生陸續離開。

閱卷三日後放榜。

封淩離開時,轉頭看了眼皇宮。他記得那些年他與十二還算交好時,十二曾對他說過:“啟光,皇宮是一個囚籠。在上頭坐久了,你會看不見旁人,更看不見下麵。”

他當時回答十二說的是:“不是看不看得見的問題,是樂不樂意看的問題。陛下從未將皇宮看成一個囚籠,這兒就不是一個囚籠。殿下將這兒視作囚籠,這兒就是囚籠。”

都是皇子了,還那麼多矯情的話。

真是吃多了飯,不知道天下柴米貴。

封淩輕笑一聲,繼續順著大流離開。

……

閱卷日。

八名考官輪流閱卷,一人一桌,看得最順眼的打圈,接下去三角、一扛、一和叉,以此代表順眼度逐漸減少。最後圈最多的十份考卷,送到皇帝麵前,皇帝親自點前三名。

今年春闈難,能走到殿試這一步的,對國之大事都有了解,每一題都能講出點道理來。考官們看著看著,紛紛點頭,覺得不少人想法讓人眼前一亮。

可惜亮點雖多,完美無缺的少。

一個考官拿到了一份卷子,看到了上麵工整的字,先一步點了點頭。字好看,不錯。

第一印象有了,他開始看內容。

不看不知道,一看倒抽一口氣。這第一題大部分人都以國子監為切入點,這沒什麼問題。結果這人竟然說讓國子監另劈一院,專設師學,去天下講學掃盲。

這是何等荒謬!

但考官細看下去,這人細節寫得非常好,說了一下掃盲益處,老百姓懂了很多基礎務農的知識,就樂意去想辦法用學到的東西去改善自己生活。

這文章就是讓人覺得: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啊?知識改變命運,並不止是科舉一條路。挺有道理的。而且老百姓學點基礎,犯不著用紙筆,而有點上進心的,自然會主動借著機會來學習,這就打了民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