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剛想開口阻止姚曉霞的題大做,隻見船老板從裏麵的船倉裏拿出一個看起來不算是很大的牌匾,這位姐,您看看這個,整個洪澤湖上的所有漁船飯店,就隻有我一家有祖傳的招牌,這道“油爆海螺”可是我祖先傳下來的絕招手藝,這整個江浙一帶,也隻有我們一家是最正宗的做法,您要是不信,等會嚐嚐咱們做出來的菜肴,隻要吃一口,您要是感覺我有半點瞎話的地方,您就一分錢都不付。
姚曉霞見船老板的真真的,不由笑道,真的假的?我怎麼覺的像是聽故事呢?
船老板一聽姚曉霞話裏有懷疑的意思,索性手裏拿著牌匾講起了自己家裏飯店這道菜的來曆。
原來,船老板姓秦,內戰的時候,各處饑荒,船老板的祖父年輕時一個人一路討飯流落到了青島。
有一,實在是累的走不動了,見路口一家名叫“胡家館子”的飯店正打告示招夥計,就搖搖晃晃地報上了名。“胡家館子”當時是青島口子附近生意最為火爆的飯館,原因是這裏的大師傅是位廚藝頂尖高手。
大師傅姓王,福山人,祖上在巡撫衙門是專門為巡撫大人做飯的師傅,對菜品的研究很有一套。王師傅在繼承祖上手藝的前提下,又進一步改良了菜譜,所以吃他炒得菜是一種味道與藝術得雙重享受,同樣的材料經過他的手炒出來之後色香味絕對不一樣,吃服了遠近的食客,甚至有人專程從即墨慕名趕過來,就是為了一品王師傅的高超手藝。
王師傅有一道拿手的菜,叫做“油爆海螺”,選用近海捕撈的海螺,個大皮薄,肉嫩味鮮,王師傅的刀功那叫了得,一個海螺被一刀一刀均勻地片成八八六十四片,片片薄如封窗紙,碼在盤中,可清晰地看到盤子底部的花紋,配以細如發絲一般的黃薑,以翠綠的蔥做為襯料,以底油滑鍋,急火爆炒,快速出鍋裝盤,盤中雪白的螺片翠綠的蔥和鮮黃的薑絲,三色搭配色澤絕豔,螺片入口脆鮮,使人品過之後極難忘卻。
可是這王師傅偏偏是個強勁頭,在胡家館子這幾年寧可自己親自動手也一個徒弟都不願帶,任何人不教,全靠自己上灶,用他自己的話“教一個徒弟瞎一隻眼”。
船老板的祖父非常機靈,自從來到胡家館子當上了夥計之後,就處處留心,沒事就和王師傅套近乎,一來二去,慢慢博得了王師傅的喜歡。可喜歡歸喜歡,這技術是不對外傳授的,船老板的祖父也毫不氣餒,經常悄悄溜到後廚去偷王師傅的藝,王師傅也知道這子是在打炒菜的注意,也不避諱他,隻要你自己能偷會了,這也算是個道行。
船老板的祖父學的很真,把王師傅的一招一式都暗記在心,晚上自己一個人偷偷地練,比如油爆海螺,必須先要掌握了刀功之後才能考慮如何上灶,他就用一些廢棄的蘿卜地蛋之類開始練習,然後再逐漸地學著片肉,工夫不負有心人,沒想到,用了一年的工夫,他竟然把王師傅的全部技術都偷進了自己的腦袋。
也就是在這一年過年之前,王師傅找到了胡掌櫃自己年事已高,要回家養老,不能在這裏繼續做下去了。胡掌櫃一聽就急了,知道來館子吃飯的這些食客大都是衝著王師傅的名聲來的,如果他一走,胡家館子的生意立時就衰落了。
胡掌櫃隻好以加薪加股為條件苦苦哀求王師傅能留下來,可是王師傅去意已決,不論掌櫃的如何哀求也是堅決不做。掌櫃的無可奈何,隻得放其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