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國,慶都,朝堂之上。
年僅六歲的皇帝孤獨的坐在皇帝寶座上。
在他的身後,有一卷簾子內,坐著當朝太後,皇帝打出生起,便沒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一直被老太後撫養。
在他的身旁,各站著五名太監,掌管後宮諸事。
在他的左手邊,是監察院院長,監察百官。
在他的右手邊,是六扇門提督,監察百姓。
文官當先第一位,是四十多歲便掌握慶國最高文臣權柄的當朝宰相。
武館當先第一位,是老太後早年收留的義子。
皇帝不知道下百官是聽他的,還是聽這些人的。
但是他知道,雖然自己現在坐在父皇的龍椅上,但這些人,從未征求過自己的意見,從未!
一名太監扯著嗓子努力的喊道:“有事奏稟,無事退朝。”
皇帝看著這個太監,這是他現如今唯一能夠信任的人,他叫蕭朔,是個來自栗子城的世家弟子。
在這慶都,鄉下城的世家弟子做個太監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有緣的是,這個太監一開始被安排到了當時隻是五皇子的皇帝身邊,誰知風雲變化,曾經的五皇子,成為了慶國皇帝,曾經的太監,變成了當朝六品的禦前太監!
朝臣們在大殿內裝模作樣的議論了半燭香的時間,這早朝便算是開完了,開始了每日早朝的重頭戲。
老太後喜歡聽趣事,尤其是那些聽起來匪夷所思,卻真實發生的事情。
朝臣們為了投其所好,自然知道早朝到底該些什麼,才能真正博取到慶國真正掌權人前露臉的機會。
當朝大學士盧安躬身出列,神色凝重的一拜,朗聲道:“稟告吾皇,今年科舉,我慶國出了一位奇才!”
“哦。”皇帝意興闌珊的應了一聲,年齡尚的他喜歡聽俠客故事,喜歡聽傳奇故事,但對科舉這些東西,他是真的不懂,自然便也沒有什麼興趣。
不過他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太後來了精神。
“哦?這一年一度的科舉可是我慶國的大事,哀家最為看重,不知什麼樣的奇才能入盧大學士的眼。”
大學士盧安心中一定,知道今這早朝沒來虧,撫須一笑道:“稟太後,這次科舉,有一名三歲孩,吟詩一首,微臣以為,此詩足以名流千古!”
“三歲孩?”老太後聞言眼睛一亮,這可是太有趣的事情了,老太後六十多年來,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事跡,頓時來了興趣,追問道:“盧大學士,你可不要糊弄哀家,這三歲孩哪懂作詩?不是你自己寫了首詩安在這孩子頭上,來笑的吧?”
盧安彎腰一拜,朗聲道:“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好詩!”
“好詩啊!”
“此詩確實足以名流千古!”
朝臣們聽著盧安吟完詩後,頓時齊齊大聲讚歎道,大殿內一時間竟然不分文武百官,都成了詩人,大有一副此詩甚佳,我雖然身為武將,但我也是個詩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