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始亂(1 / 2)

漢,兗州,濮陽。

四月的太陽並不熱,清風拂過臉龐,頗為愜意。

然而,站在濮陽高大的城牆上的這一群人,卻半點沒有享受這暖陽和清風的心思。

隻因為這濮陽城下,護城河不遠處,無數頭或者手臂上包裹著黃巾的人,正在熱火朝的安營紮寨。

不時有騎著戰馬的將領,帶著一群卒,來到護城河邊,或是破口大罵,甚至直接脫下褲子,在那裏撒尿。

而城牆上,不少士卒拉緊了弓弦,卻不敢將箭矢射出去,隻是不時的望著站在城樓上的那一群人。

為首一人,年月五十,臉色紅潤,卻難掩半頭的白發,漂亮整齊的長須,卻掩蓋不了他臉上的驚恐。

此人便是濮陽縣令,周策,字守德。

明明四月的陽光並不強烈,然而他卻滿頭大汗,身體微微顫抖,隻見他轉過頭,對著身邊一位年紀跟他差不多的人拱手問道:“段兄,太平道亂賊來勢洶洶,人多勢眾,我等該如何應對?”

按理來,周策乃是濮陽縣令,乃濮陽之長,但卻對這位段兄極為謙卑,為何?

隻因此人並不簡單,其乃是濮陽人氏,姓段名朗,字明烈,段氏乃是濮陽首屈一指的大族,或者,是整個兗州最大的世家。

是世家,卻非傳統的那種曆經幾代,代代公卿的世家,段氏不過崛起十幾年,也是最近幾年才變得如此,無他,段朗乃是當今皇帝最寵幸的宦官之一,段珪之兄長。

起段珪,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十常侍之名,但凡對三國了解一點的都知道,而段珪,便是十常侍之一,雖無張讓有名,但能與其並列,可知其備受皇帝恩寵。

而段氏,便是借著段珪之名,大肆發展,膨脹,乃至於兗州上下,莫不看其眼色行事。

段朗聽到周策的詢問,撫須道:“縣君不必驚慌,濮陽城高牆厚,太平亂賊雖人多勢眾,但不過是些黔首蟻民,又怎能攻入城內?

隻需堅守一段時日,待得軍一到,必將之化為灰灰!”

周策聞言,稍稍放心,拿出絹布擦了汗,道:“段兄的正是,隻是賊軍圍城,不日必定攻城,不知以何人為將,抵擋賊軍?”

段朗聞言,眉頭一皺,不滿的看了周策一眼,正想開口,他身後一人卻道:“阿翁,孩兒願意為將,擊敗賊軍!”

眾人放眼過去,好一位英武的將軍,一身黑色鎧甲,身披赤紅披風,頭帶鳳翅盔,腰懸佩劍,身長七尺有餘,劍眉星目,蓄有短須,正是段朗之子,段家少主段榮,字誌遠。

段朗聞言,麵帶欣慰,看著眾人讚賞驚歎的目光,道:“好,吾兒有此大誌,不往為父一番教導,縣君,不如就將濮陽守軍交給吾兒,抵擋賊軍,如何?”

雖是詢問,卻帶著肯定的語氣。

周策道:“如此正好,段少主英武膽烈,未來定然不可限量,區區賊軍,何足掛齒!”

而後,周策對著左側下首的一位青年道:“田縣尉,你帶著濮陽守軍,聽從田少主的吩咐,抵擋賊軍,不可怠慢!”

田縣尉亦相貌堂堂,名恒,字燁升。然而比之段榮,卻差了一籌,其乃是濮陽縣田氏之少主,田家家主重病,如今他已經是田氏家主。

不過田氏比之段氏,差之太遠,田氏乃商賈之家,其家財不可量計,但朝中無有靠山,為了避免被其他世家吞並,不得不每年向段氏,縣令等送出大筆錢糧,以祈求平安。

到了田恒當家之時,便送給縣君周策一大筆錢糧,買了個縣尉的官職。

此時聽到縣君的吩咐,躬身拜道:“喏!”

周策和段朗滿意的點了點頭,田恒作為濮陽縣尉,掌控著濮陽縣守軍和求盜,求盜即是衙役,捕快一類。

而且其麾下集結了一群遊俠,時常呼嘯濮陽一帶,乃是抵抗賊軍的主力,若是他不願意配合,難免有些掣肘。

段朗撫須道:“吾兒,可有破敵良策?”

段榮上前幾步,指著選出的叛軍道:“阿翁,縣君且看,太平亂賊雖然人多勢眾,然而如阿翁所言,不過是些黔首蟻民,不足為懼。

唯有那賊首,乃是太平道亂軍首領張角的弟子卜己,其麾下有數千精銳,才是我等真正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