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黃台吉進軍朝鮮,朝鮮不敵,國王李倧逃往朝鮮外海的一個小島上,後被迫求和,與後金簽訂《江都合約》,自此朝鮮從表麵上斷絕了和大明的從屬關係,成為後金的屬國。
而劉希森正是利用這點,本來大明就和後金是敵對關係,那占領敵對方的屬國也就名正言順了。
而且根據劉希森對明史的了解,此時的朝鮮並沒有徹底臣服於滿清,暗地裏還期盼大明的王師助他滅擄的。
臨高完全可以用北上抗擄的名義,臨時占領濟州島。
所以無論是從法理上還是心理上,大明朝廷對於臨高軍占據濟州島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反應。
至於朝鮮願不願意,劉希森等人也不甚關心,弱國無外交,鐵甲艦開路,73型火炮發言,再有助朝鮮抗擄的大義在前,想必朝鮮國王應該也很‘高興’。
當然簞食壺漿以饗王師的戲碼劉希森也不奢望,隻要朝鮮國內的親後金派別沒事來搗亂就行。
定下了大計,劉希森三人隨後又詳細的策劃了此次占領濟州島的一些細節問題。
隨後便令臨高情報處即刻派遣了一支小型貿易船隊打著貿易的旗號,先行上島偵察。
半個月之後,關於濟州島的守軍情況便呈現在了李飛三人的辦公桌前。
濟州島現在的名字叫做耽羅,島上現有居民不到兩萬人,而且多是朝鮮李氏王朝流放的政治鬥爭失敗的犯官家屬和一些官奴,對於李氏朝鮮不僅沒有感情,更多的恨意。
島上目前正規的朝鮮軍隊隻有一千餘人,武器多為弓箭長矛和刀盾,軍士幾無鎧甲,毫無戰鬥力可言。
而且,經過此次偵察,情報部門還發現了一個驚喜,濟州島是朝鮮的官方養馬之地,初步估算,目前島上還有數千匹官馬,這對於一直缺馬和苦於無處養馬的臨高來說,無異於一個巨大的好消息。
濟州島上有兩個港口,大的叫濟州港,也是李氏朝鮮在島上的統治機構所在地,人口稠密;小的叫城山港,人口相對稀少,情報處建議選城山港作為登陸地點。
兩處港口都有船隻停泊,但大多都是捕魚用的小船,不堪一合之戰。
濟州島上現在有三個縣城,分別是濟州、大靜和旌義,島上的最高行政長官叫李真卿。
李飛三人看著關於濟州島的情報,陷入了沉思。
這是三人第一次直接攻占一個有著完整統治的地區,攻打應該不難,但是如何合理合法不激起民憤的占領乃至統治該島,三人一時還沒有想好。
盡管島上的居民對於李氏朝鮮的向心力不強,甚至巴不得被解放,但是濟州島上還有一套朝鮮的完整班底,要是硬來恐怕不利於後期的統治。
而且目前李飛三人僅僅才掌握了一個臨高縣,居民十幾萬,軍隊也才三千多人,根本沒有實力完全吞下整個濟州島,也無法在全島建立有效的統治。
三人經過商議,最後決定還是得扯著大明的旗號,用幫助朝鮮打擊後金的理由,先占領濟州港口及周邊地區,然後和當地官員進行合作,等人口和軍隊數量跟上來了,再慢慢消化整個濟州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