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介想去明知學院大學,本來上的就是明知學院大學附中,所以長久以來,讀附中再上明知學院大是一個順帶的過程.
在以前明知學院大比明知大更好,但是這幾年的下坡路也慢慢地落到了後麵的第三梯隊.
不過學校是要賺錢的,要收一部分外國留學生,還有收歸國島國人.
還有收社會生,或者統招生.
雖然有附屬中學保送的政策,但是世界上又哪裏有這麼好的事情?
明知學院大故意招一些學習不好的,就是給人們一種錯覺,是不是我學習不好也可以去碰一下運氣.
其實就是利用這樣的心理,收割人們的僥幸心理.大量的收取大批人的送上門來的報名費.
為了辦中學,就搞一個推薦製度,借著大學的名氣,讓大家來讀這個學校,圈點錢.
推薦是推薦,也是要擇優,或者有點關係的也可以.
俊介不太清楚自己家裏到底有沒有所謂的“關係“
所以臨近畢業的時候心裏也是十分慌張.看到自己的同學朋友們有的去了專門學校有的直接就業有的出國留學.
俊介得知要麵試,一連好幾天都睡不著.
除了這所大學,俊介很多時間都浪費在芝芝菲菲的身上,
還有學托福。
英語再好,也不能拯救慘淡的平均分。
如果不能夠進入這所大學的話,俊介的前途可能就是真的迷茫了。
在華國氣氛還要更加緊張一點。
因為島國的高考不太具備公平性,拿俊介來說如果他不是生在江戶城,又哪裏能夠學托福然後拿
明知學院大的推薦呢?
有推薦製度的存在,而且島國的大學有都是自主招生的很多(每一個大學有自己的考試,先參加統一考試,再參加學校內部考試)
所以島國不像是華國,一考定終身,也就是說島國沒有那麼公平。
而且島國社會對於學曆的要求沒有那麼過分,哪怕是讀了專科也可以受到比較好的教育,而且出來以後也可以得到比較體麵的工作。
至於華國,雖然有一個非常公平的高考,但是卻學曆過剩,知識分子的待遇有待提高。
而且島國人,考不上,大不了出國留學,華國人的話,考不上,基本上就是真的完了。
所以,俊介此時周圍的氛圍雖然有些浮躁,但是還是不算緊張到一定地步
離學校很近的京濱東北線也隻不過是兩周自殺一個人,變成了一周自殺一個人。
如果華國的衡水模式搬到島國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軍備競賽的話
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吃得好喝得好,考好了隻不過是吃得更好喝得更好。
但是在華國,考好了就可以喝酒吃肉,考不好,可能就要回到老家,對著地裏麥子講英文。
這裏麵是有很大差別的。
俊介雖然慌張,但是沒有特別慌張。
有時候也會招來芝芝和他討論一下有關自己的升學問題,不過每次都讓他非常失落。
無論是芝芝還是菲菲其實都不是很懂他,不太能夠理解他的那種焦慮。
他也很好奇為什麼芝芝菲菲都如出一轍的來自函授的學校。
成.人高考?島國語叫做社會人入試
俊介不是很理解這個東西,到底有用嗎?
俊介也不是不能明白為什麼,芝芝她們畢竟是居住在池袋的女人。
無論世界怎麼變,她們的生活都不會變。
等到明年櫻花開了,有的同學可能手拿大學錄取通知書,有的同學就要拿起工廠裏的撬棍了。
對於自己這一群人來說ter試驗意味著很多,對於芝芝菲菲們來說隻不過是一場考試。
考完試了,可能酒吧的生意要好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