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劉徹跟陳嬌動身回宮。兩人一起坐在車駕內。車駕是天子攆,是兩麵透風,方便天子視物的,也方便百姓得見天顏。
此時,長安城中到處張燈結彩,人山人海。人們都知道大漢擊敗了匈奴。一雪前朝和親之恥。百姓都對當今天子多了一分期待。百姓都對皇後娘娘的英勇表現很是傾佩。皇後娘娘當夜做的詩跟歌曲在坊間廣為流傳。到最後竟然傳成了皇後娘娘本是天女下凡,所以才能帶領極少數的人阻擋住匈奴大軍,等到皇帝的援軍。陳嬌知道後不得不再一次感歎八卦的威力。原來中國老百姓愛傳八卦從西漢就開始了。
當天子的車輦出現在長安城中時。身穿新衣的百姓均行叩拜大禮,齊聲高喊:“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起身後更是大喊:“漢軍威武!”“漢軍威武!”
路人甲:“你們知道嗎?聽說皇後娘娘是天仙下凡咧。”
路人乙:“這還用你說?皇後娘娘英武不凡,帶領那麼少的人就敢阻擊匈奴。哪是一般女子能做到的?隻有這樣的女子才配當大漢的皇後!”
路人丙:“我大姨家的表弟的媳婦的外甥的弟弟就是守衛甘泉宮的侍衛。他可是立了大功的。聽他講啊,當時皇後娘娘&……%#¥……”於是,陳嬌的表現被添油加醋好一番描述……
不過這些話坐在步輦中的陳嬌是聽不到的。陳嬌此時正在感慨大漢百姓的樸實善良。其實,她隻是做了她身為皇後該做的事情,他們就給了她這麼大的榮譽。
劉徹也很是感慨。隻是他想的是到時候消滅匈奴建立不世之功。為大漢子民打下更廣闊的土地。
劉徹感慨道:“朕必將帶領大漢走向更加強盛的時期。讓百姓生活的更好。讓每個大漢子民都以自己是漢人感到驕傲。”
“大漢子民是最善良最容易滿足的。他們種了糧食,隻給自己留下一小部分,隻要能吃飽飯,他們就會自願把大部分糧食奉獻給國家。隻是求天下太平而已。而國家拿走他們的糧食,隻要盡到自己保護他們的責任,不讓他們陷於戰爭之中,他們就會感激涕零,高呼太平盛世。他們的要求何其低啊。隻要能為他們做這麼一點點事,大漢怎麼會不強大?就像昨天,臣妾隻是做了身為皇後該做的事情,就得到了百姓如此發自內心的歡呼。臣妾真是慚愧。”
劉徹聽完這一席話,沒有說什麼。而是陷入了沉思。
車駕很快到達未央宮。劉徹親自扶著陳嬌下攆。陳嬌驚然發現竇太皇太後,王太後,館陶一家以及後宮嬪妃都在那裏等著。看到陳嬌的一刹那,館陶率先跑了過來,哪裏還顧得什麼她最重視的宮廷禮儀!“嬌嬌,你沒事就好了。阿母差點就嚇死了。你要是再出什麼事,阿母也活不下去了。”抱著陳嬌就開始哭。渾然不管別人是否在場。哪裏還有半點大漢大長公主的風儀。
陳嬌低聲安慰著母親,淚也不自覺落下來。見到母親的那一刻,她突然就感覺了委屈。眼淚隻能打動心疼你的人。果然是這樣。
“姑姑,嬌嬌,快別哭了。這不是平安回來了嗎?姑姑可是在怪朕去晚了?”劉徹看到陳嬌流淚,竟然沒有像以前一樣表現出不耐煩。反而開口安慰。而且還叫陳嬌為“嬌嬌”?這個發現,使得一眾人跌破眼鏡。尤其是竇太皇太後,王太後,館陶一家。再看看陳嬌,竟然隻顧著應付館陶的問這問那。沒搭理劉徹。其實陳嬌真不是故意的,她隻是更在意母親而已。不跟她講清楚事情的經過,她會一直擔心,陳嬌可舍不得。
館陶檢查陳嬌發現沒事後,才訕訕的朝劉徹說道:“陛下說的哪裏話?陛下救回嬌嬌,臣感激還來不及,豈敢怪罪於陛下?臣隻是擔心嬌嬌,所以失態了。忘陛下莫怪。”
竇太皇太後發話了:“好了好了。見都見了。該散的都散了吧。徹兒,嬌嬌,你們跟哀家來。”
該散的自然是劉徹的那些嬪妃。其餘人都到了長樂宮。竇太皇太後拉著陳嬌的手,眼裏也有了淚花:“嬌嬌,你受苦了。”剛才見館陶掉淚她就一直在忍著,現在才算發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