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連獻三策,梁騰並不領情。”回到營帳,王衛低聲說道,“輔佐此人似乎無益!”
寧澤微笑轉頭,目視對方戴著的鬼麵頭盔:“你覺得我那三條計策是不是都很毒辣?沒有半分仁慈。”
“......”王衛不語。
“顯然你也覺得我的計策太過狠毒。”寧澤笑道,“所以梁騰會拒絕早已經料到,畢竟對手是華郡百姓。”
“那您還......”
“說著玩而已!他要真想同意,我自己就先收回了。”
“先生這是何意?”
“回營休息吧!養足精神。”
“喏!”
華郡城內。
梁楷、梁靖、梁雲、梁舜四兄弟在嶺南王的麵前,啞口無言。
對方講大道理,講忠義仁孝,其實兄弟四個從小就是受這種教育。孝字當頭,是大成立國之基礎。
嶺南王從孝道轉向忠義,竟然說的四兄弟羞愧難當,無從反駁。
經過一番長篇大論,見四兄弟這等表情,嶺南王終於轉到正題:“梁氏在華郡經營許久,家族龐大,不易管束。百姓惡(wu)者,不過是借著梁氏威名興風作浪之徒。騎都尉劉保誅盡各縣梁氏族人,令尊又領兵殺之,豈能以個人恩怨至百姓黎明於不顧?昨日百姓之舉,可曾看在眼中?本王覺得,為官者當以百姓為重,幾位覺得如何?”
“王爺所言極是!”梁楷終於開口,“如今劉保伏誅,恩怨到此終結。”
“幾位公子果然深明大義!”嶺南王起身說道,“劉保即死,本王不願與梁家為敵。按理說應該讓出城池,返回嶺南縣。隻是百姓將其性命托付於我,不能棄之不顧。何況如今幽帝新喪,局勢混亂。為華郡百姓著想,本王需要鎮守此處,保得一方平安。我觀各位都是忠義之士,可否借本王一臂之力?”
“王爺的意思......?”
“四位公子若能歸降,勸說梁太守輔佐本王,並且承諾善待百姓,華郡依舊是梁氏基業。”嶺南王起身施了一禮,“還望諸位以百姓為念!”
“這......”四兄弟麵麵相覷,互相以眼神交流。
梁楷想了片刻,起身歎道:“王爺,我梁氏忠於大成,為剿蟻賊遠赴雲州。然歸來途中,祖父不幸遇伏身亡,華郡文武盡皆折損。如今隻有家父與我兄弟四人,外加武庫令寧澤。卻不曾想前方為國捐軀,歸來卻見基業被奪、族人被誅......哎!”
嶺南王聞言一愣:“劉保、尹立擁護本王奪城,其實大事皆由此二人做主,本王也插不得手。劉保害梁氏族人時,本王也曾勸說。華郡百姓皆知本王被劉保、尹立架空,確實與之無關!未能保住梁家族人,乃本王之過,望四位公子見諒!”
身為王爺,竟然向自己賠禮道歉,梁家四兄弟慌忙起身,有些不知所措。
“此事皆因劉保而起,首惡既誅,王爺不必自責!”梁楷說道,“仁王之名,如雷貫耳。我們也相信此事與王爺絕無關聯!”
“多謝四位公子!”嶺南王再次拜道,“梁太守為國捐軀,本王必會命人為其修建墓碑,風光大葬。也拜請諸位與本王共治華郡!”
“王爺如此厚愛,我兄弟四人感激不盡!”梁楷與三個弟弟眼神交流後,拱手說道,“若蒙不棄,願追隨王爺為百姓謀福!”
四兄弟離席,齊刷刷跪倒在地。
嶺南王大喜,趕緊上前虛扶:“諸位果然忠義之士,本王沒有看錯!快快請起!”
“謝主公!”梁楷四人一方麵身為俘虜心中不安,另一方麵則是被嶺南王的人格魅力折服,再者,對方是貨真價實的皇族,能夠如此禮賢下士,又有仁王之名深受百姓愛戴。梁家現在被華郡百姓仇視,就算奪回基業怕也很難收回民心。
更不用說祖父身亡,梁家培養出來的優秀文武官員也都折損,單憑父子五人,如何能夠重振旗鼓?這種情況下,投靠嶺南王是最佳選擇吧?
嶺南王也很高興,之前劉保、尹立完全將自己架空,身邊無可用之人。而且被看得很緊,不能與任何文臣武將接觸,更別談拉攏對方。實實在在的被當做傀儡,偶爾有幾個建議不影響劉保策略,才會答應下來算是打發自己。
說起來,梁家這一次攻城,也算幫了自己大忙。梁家四兄弟歸降,梁騰自然也會跟著投降,有他們幫助,穩固華郡不是問題,也算是終於走出自己第一步。
“能得諸位相助,乃是本王福分!”嶺南王欣喜不已,“華郡不宜再起刀兵,本王也不願與梁家為敵。不知幾位公子能否前去勸說梁督郵歸順,本王保舉他做新任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