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仲、蔣勇的“病情”逐漸加重,剛開始還算清醒,隻是虛弱。之後幾天基本都在昏睡,隻能靠人服侍著勉強灌點肉湯。
麵對這個情況,蔣家內部出現亂象,尤其在幾個最有機會的庶出之子跟寧澤見麵後,原本團結的家族內部分化,出現不少派係。
包括幾位家族長老在內,族內比較有勢力、在钜郡官署任職的蔣家人開始思索,應該支持哪個庶出之子接任,畢竟蔣仲、蔣勇情況一天不如一天,恐怕熬不到其他大夫從巴郡趕來。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也有各自的打算。
因為不是嫡子,這中間就存在一些可操作性的地方。用好了,就能得到難以想象的利益。
人類這種東西最容易被利益所迷惑,再聰明的人也會被蒙蔽雙眼。
而利益也會產生衝突,支持不同的人,自然少不得與其他人發生爭執。
寧澤表麵上什麼都沒做,暗地裏卻在坊間偷偷散布謠言,並且買通一些市井之徒故意煽動。
初時,蔣家人雖然分了派係,彼此之間還隻是停留在言論爭論。
後來不知是誰先動的手,私下裏頻繁出現武力爭端,有機會接手整個蔣家的庶出之子彼此敵視,互不相讓。支持他們的派係也都開始針鋒相對,愈演愈烈。
幾位長老不止一次接到這樣的報告,當麵說過幾次也沒效果。
事實上,長老們也是各有各的算盤。誰不想掌握更大的話語權?裏麵多少有些縱容和偏袒。
有個別清醒的也是毫無辦法,唯一有威信的蔣仲每天昏昏沉沉,更別說這樣的情況下,也不敢讓他再受刺激。無奈之下,隻能盡自己之力去緩和派係之間的爭鬥,問題是關乎整個家族乃至於钜郡的巨大利益,誰也不肯相讓,勸說毫無作用。
這段時間,蔣孟也學聰明了。
雖然不抱太大希望,也借著每天與寧澤見麵,經常邀請他到家做客。
寧澤倒是隨叫隨到,並不在乎蔣孟家每天隻有清湯淡飯。
其他蔣家庶子請他時,也是一樣會去,卻不明白表示支持哪個。
爭端愈演愈烈,蔣家亂成一團。
終於,有人開始忍不住。
庶子中的老大蔣洪邀請寧澤,當麵擺明想要接管蔣家,希望寧澤可以表態支持,助他早日上位。
寧澤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隻是回應:這是蔣家家事,外人不方便插手。
之後其他幾位蔣家庶子聽聞此事,都急急忙忙找上寧澤,希望得到支持。
寧澤的回答一致:這是蔣家家事,萬人不方便插手。
沒有得到寧澤正麵回應,蔣家內部爭端仍在加劇,各派係間衝突愈演愈烈,钜郡城中多次發生暴力事件,都是彼此支持者失去理智互相爭鬥,甚至一度出現流血事件。
麵對嚴峻情勢,幾位長老決定仔細商議。
隻是一旦談及利益相關的問題,各有立場無法妥協。
隨著钜郡越來越亂,長老們無奈之下也試著向蔣仲報告,畢竟想不到好辦法,若是蔣仲能夠定下一個人選,就不必繼續撕裂。
然而蔣仲一直處於昏睡狀態,根本無法回應。
長老們沒有辦法,總不能讓局勢繼續失控,可是各方都不願意相讓,關乎到切身利益的事情,沒有人願意讓步。
終於,支持者間的矛盾到達臨界點,加上有心之人不著痕跡地煽動,钜郡城內混亂不堪,暴力爭端持續增加,甚至影響到城內百姓的日常。
由於蔣家文武官員各有立場,城內兵馬也都分出派係,互相看對方不順眼。
然後,最嚴重的事情發生。
庶子中的老大蔣洪突然中毒,經過搶救雖然命保住了,卻臥床不起。
仿佛導火索一樣,情勢更加嚴重。
支持蔣洪的一部分人發怒,於是向其他庶子和支持者們問罪,衝突更加劇烈。
老三蔣奚被人偷襲,差點沒命,卻查不出凶手是誰。
各派係明刀暗槍,防不勝防,每天情況不斷。
幾位長老慌了神,再這樣下去蔣家怕是要出大問題。
於是暫且放下爭端,聚在一起再度商議。
討論半天之久,終於達成共識,此刻必須找個能夠鎮住每個派係,讓大家冷靜下來的人。
然後在所有人冷靜下來的情況,推舉出一個真正可以接管蔣家的人選。
想來想去,目前唯一能夠鎮住所有派係的隻有在蔣家做客的寧澤。
雖然他不樂意介入蔣家家族內爭,可是擁有龐大的兵力,而且城外就駐紮著兩千華郡兵馬,巴郡又有數萬大軍,當真是無人敢惹。若能說動他幫忙鎮住場子,或許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