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過去,商會那邊順利找到梁令屍身,送往金州與生石灰封藏的首級縫合,將其厚葬。
楊懷那邊的情報直接斷了,生死不明。
劉於氏不敢打聽,也不想去打聽,因為會引火燒身。
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自己。
府內招的廚娘不止她一個,畢竟全府上下數百張嘴。
這段時間內,她跟身邊的人都混熟了。
一直都在等待機會,思索如何暗殺孫維,並且全身而退。
這天,府內要開家宴,廚房裏一大早便忙碌起來。
劉於氏負責采購食材,帶人來到市場。
在各個菜攤轉悠,忽然眼睛一亮。
原來看到有人在**較少見的野菜——絨毛葵。
絨毛葵是一種口感極佳的食材,一般生長在高聳的山崖,不易采摘。本來是窮人無奈果腹的食物,後來有人發現絨毛葵烹飪後是種珍奇美味,於是逐漸成為富商官員宴席之上的名菜。
看到絨毛葵的瞬間,她就忽然想起從金州乘船過來時學習的各種知識。
軍師寧澤親筆寫下的教材中有這麼一段話:“絨毛葵者,山間美味,性熱,可做藥用,食之能禦風寒。偶有百姓食之咯血,不日而亡。查之,此物無毒,與豆類共煮食之必死!此非毒,銀針不能試。”
劉於氏從未聽說絨毛葵可做毒藥使,當時聽護送之人講解,不大相信。
絨毛葵無毒,豆子也是常見的食材,沒聽說吃它們而導致死亡的。兩種無毒的東西加在一起,真的回致人死亡?
寧澤好像是通過這一年內所轄各地遇到的案件推斷,所以得出這個結論。至於是否有效,其實並未測試。
劉於氏暫時想不到其他辦法,心說反正都是桌上的食材,並不可疑。雖然絨毛葵和豆類一起煮的情況很少見,這次家宴那麼大場麵,多弄點不同菜式也是應該的。
這裏絨毛葵不多,當然是留給刺史一人享用。
但願真的有效,而且跟情報所說一致,銀針測不出來。
劉於氏買下這些絨毛葵,大肆采購食材期間,訂購幾代大豆。
身邊跟著的丫鬟家丁也沒懷疑。
順利回到刺史府,進入廚房後,劉於氏並未親自動手烹製,反而在洗菜期間有意無意閑聊,說起絨毛葵與大豆一起煮,味道極其鮮美,乃是絕品菜肴。隻是絨毛葵不多,隻夠一碗,若能借此取悅使君,或能得到重賞。
說者有意,聽者也有心。
身邊有個急功近利的徐氏,是廚娘中領頭的。有功勞都喜歡往自己身上攬,於是晚宴之前親手做絨毛葵煮豆,手藝倒是不錯。
出鍋後,劉於氏趁其不備偷偷拿銀針在湯水中試探,發現銀針果然沒有變色,隻是不知能否成功。
這碗絨毛葵煮豆被呈到孫維麵前,作為家中地位最高之人,好東西都是他先吃。吃剩下了才有別人的份。
果不其然,開宴之前有人以銀針試毒,所有飯菜都沒放過。
直到確定沒有問題,晚宴正式開始。
劉於氏和其他廚娘蹲在廚房,默默等待著。
主人家吃完了,下人才可以吃飯。
宴席之上,孫維細品絨毛葵煮豆,發現味道極鮮,頗為滿意。不知不覺間,一個人全部吃光。
旁邊妻兒看得嘴饞,卻也沒有多說什麼。
畢竟絨毛葵不多,孫維每天公務辛勞,經常忘記飯點,確實應該多吃一些。
大不了下次叫人去收一些絨毛葵,重新做了家裏人一起吃。
一碗下肚,孫維格外滿意,命人重賞烹製絨毛葵的廚娘。
徐氏得到賞賜,欣喜若狂。其他廚娘都很羨慕,紛紛恭維。
劉於氏得知孫維已將整碗絨毛葵煮豆吃光,唯一緊張的是能否起效。
家宴結束時,孫維看起來什麼事情都沒有,這讓劉於氏頗為懷疑情報的真實性。
當晚,孫維回到房中安歇。
深夜忽然起身狂咳不止,腹中疼痛。
妻子被驚醒,見其咳出血來,趕緊傳大夫入府診治。
大夫為孫維連夜治療,卻因從未見過的症狀慌了手腳。
醜時,孫維咳血而亡,整個刺史府震動。
哀傷之際,刺史夫人命大夫查明死因。
大夫也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詢問刺史可曾食用有毒之物。
刺史夫人搖頭否定,畢竟家宴之上所有菜肴,大家一起吃的。怎麼其他人就沒事,唯獨丈夫突然毒發身亡?
召集家人討論,有人提起家宴之上,唯獨絨毛葵煮豆是孫維一個人吃的,其他食物所有人分食,並未出現問題。大概就是這個食物出了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