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使者劉理(1 / 2)

雙方在西岸口激戰數日,楊昭、白亭晚手下已無多少可用之兵。

無奈之下隻能從水路撤退,走海路逃到閩江郡。

寧澤沒有派人追趕,而是借機分兵駐紮澤山、婁山二郡,鞏固城防。

求救消息抵達塢寶郡,馬健召集文武群臣,一臉憂心:“前線軍情,寧澤突然南下從後方發動奇襲,白鏡堂被擒,我方軍隊不敵,暫且撤到西岸口苦守。情勢危急,如何是好?”

“末將願領兵出征!”馬廉站出來,抱拳喊道。

“將軍雖勇,如何敵得過寧澤?”邊上馮喬搖頭,“從情報看來,恐怕澤山郡落入敵軍手中。我方失去兩郡之地,相當不妙!”

“正因如此,必須盡快奪回!”馬廉說道,“豈能讓敵人耀武揚威?”

“說得簡單。”馮喬歎道,“連年征戰,如今我國兵力不足,怕是力不從心!”

“兵力不足,那就大量征募!”馬廉說道,“難道國庫沒有錢糧了嗎?”

“軍師,國庫錢糧是否充足?”馬健向馮喬詢問。

馮喬拱手回答:“稟陛下,國庫錢糧尚有盈餘!”

“那就多招兵馬,盡快出征奪回失地!”馬健說道,“如有必要,朕也可禦駕親征,與那寧澤分個高下!”

“末將願隨陛下出征!!”殿中所有武將齊聲呼應,氣勢如虹。

馮喬歎了口氣:“陛下,如今問題不在錢糧!戶部上報,如今國內青壯過半應征從軍,致使民間勞力下降。若再強征士兵,便是窮兵黷武。若無青壯,何以成婚?眼下問題嚴重,切不可動搖根基,失卻民心!”

“情況很糟嗎?”馬健聞言悚然。

“陛下,如今國內各地皆有民怨,百姓厭戰久矣!”馮喬說道。

“這該如何是好?”沒想到會有這個狀況,馬健急了。民意是他坐穩帝位的基礎,如果不管不顧強行征兵,一來嚴重傷害民意,使得自己威望下降,二來國內青壯都去打仗,誰來製造下一代?沒有下一代,老人陸續死亡,人口就會越來越少,到時候誰來種地、誰來納稅?到時候國家基礎都垮了!

堂下文武也都驚悚,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馮喬輕歎一聲,開口說道:“如今之計,隻能暫停兵戈,休養生息!國以民為本,窮兵黷武自取滅亡。”

“寧澤奪我澤山、婁山二郡,白鏡堂也落入其手,難道就這麼認了?”馬健急道。

“大丈夫審時度勢,能屈能伸!”馮喬回答,“忍一時之氣,方能海闊天空!”

馬健伸手揉了揉太陽穴,很是頭痛。低頭思索許久,看向馮喬:“難道沒有更好的計策?”

“陛下,如今唐牛、陸驄皆已退出占據,各國連年征戰,情況不比我方好多少!”馮喬說道,“眼下華國勢大,單憑我國很難與之抗衡。”

“也就是說,朕沒有其他辦法?”

“臣無能!”馮喬搖頭,“若各位同僚獻出妙策,那是最好!”

馬健環顧一圈,兩側文武大臣交頭接耳,沒有一人站出來。

頭痛之下,隻能詢問馮喬:“我國想要求和,寧澤未必收兵!如之奈何?”

馮喬拱手回答:“臣願親往婁山與寧澤議和,設法贖回白鏡堂將軍!”

“不可!”馬健急道,“朕事事離不得軍師。何況軍師親往,若寧澤對你不利,如何是好?不如另尋他人作為使者。”

“這……”馮喬轉頭看看周圍,心說這麼多文臣武將中,誰有這個膽量?

馬健當然不願意馮喬過去冒險,萬一寧澤強行留下馮喬,或者幹脆把他殺了,那就完蛋!馮喬對他而言極為重要,豈能讓這個極品軍師冒險送死?

因此環顧一周大聲問道:“誰願前往婁山,作為使者與寧澤議和?”

文武群臣麵麵相覷,沒有人應答。

馬健臉色有些難看,心說這麼多人,連一個膽子大的都沒有嗎?

馮喬歎了口氣,正要上前請命讓馬健派自己過去,旁邊突然有人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臣舉薦一人,可擔此任!”

循聲看去,原來是南成太常劉慶。

馬健忙問:“劉卿舉薦何人為使?”

“回陛下,”劉慶恭敬回答,“臣舉薦侄兒劉理!”

“劉理?”

“家侄劉理自幼跟隨名師求學,才富五車,巧舌如簧!而且膽大心細,忠於南成,定能為陛下排憂解難!”

“快召劉理!”馬健急忙下旨。

不多時,一名身著白色文士長袍,看上起頗有書生氣質,瘦長個子的俊朗青年來到金殿。隻見他上前恭敬施禮,毫不慌張:“草民劉理參見陛下!”

馬健仔細打量,見他才貌出眾,不卑不亢,當下說道:“朕欲遣你為使,到寧澤軍中議和,順便贖回白鏡堂將軍,你可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