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寧澤抵達雞肇縣後,開始籌備“降妖”事宜。
馬健很快得知長青縣的事情,一部分消息來自斥候,一部分消息來自管學虎的飛鴿傳書。
於是召集文武官員當眾問道:“長青縣有兩個消息,各說各話。不過管學虎掌控縣城並無爭議,諸卿覺得長青縣縣令邊士育有問題,還是管學虎有問題?”
“陛下,”太常劉慶出列施禮,“邊士育此人,臣略有耳聞。其才情過人,忠心不二。相信不會背叛陛下,設宴圍捕管學虎,必有緣由!再說管學虎此人,因虞仲喆不幸隕落,故而接其兵馬。太守丁弼疑其投靠寧澤,故而繞道轉至長青縣。到達縣城,與白朝信立刻搶占城防,掌控城池,此皆越權奪城之罪。後又殺官占府,擺明背叛南成,投靠寧澤!”
“臣也以為,管學虎、白朝信早就投靠寧澤,恐怕李伯魚、虞仲喆之死與此二人有莫大關係!”丞相黃治開口,“否則何必留下管學虎,發生奪城之事,占了長青。又帶白朝信前往雞肇,恐怕故技重施。”
“若是如此,管學虎何必來信自證清白?”太仆趙桐出列問道。
“不過是麻痹朝廷,為寧澤爭取時間!”黃治輕哼。
文武群臣議論紛紛,大部分人認為管學虎、白朝信確實背叛南成,已經是寧澤的手下,按照他的命令想要控製閩江郡多處縣城。
馬健第一時間就很懷疑,聽文武群臣商議之後,更加肯定管學虎、白朝信有問題,於是轉向沒有參與討論的馮喬:“軍師覺得,這管學虎、白朝信是否已經背叛南成?”
馮喬仔細想想,回答說道:“臣以為,與其討論此二人是否背叛,還不如立刻做出應對,解決此事!”
“軍師有何計策?”
“國師已經帶兵趕往閩江,專程與寧澤會麵解決此事,”馮喬回答,“另外派兵不妥,會讓國師覺得陛下不夠信任。不如去信叫閩江太守丁弼自行處理此事,畢竟是他的地盤,這些都是理所當然。寧澤已經前往雞肇縣,區區管學虎,丁弼應該手到擒來。若連這點都做不到,還有臉麵繼續頂著太守之位?”
“軍師所言甚是!”馬健對馮喬絕對信任,“既如此,立刻飛鴿傳書通知丁弼,讓他務必拿下管學虎,奪回長青縣。”
“陛下!”旁邊楊昭提出建議,“可以下詔命國師質問寧澤長青縣之事,占據道德優勢,利於國師主動出手。”
“嗯~有道理。”馬健同時接受楊昭建議?“就這麼辦!”
國師辛鐵山親自帶隊?有裴濟、馬休、馬廉、馬錦隨行,帶著玄武,兩萬大軍浩浩蕩蕩向閩江進軍。
行至半道,皇城飛鴿傳書抵達。
得知長青縣的情況?記下馬健的命令,隊伍繼續前進。
另外一邊,飛鴿傳書抵達閩江郡。
閩江太守丁弼已經得知長青縣之事,得到馬健詔書,立刻召集部下商議:“如今看來,管學虎、白朝信皆已背叛南成,投向寧澤。管學虎強行奪城,擒住邊士育及長青官員,陛下命我盡快處理此事,爾等有何看法?”
“府尊!”身邊幕僚起身,“管學虎占城之後上書陛下,其中定有緣由!許是誤會也說不定。”
“誤會?”長吏站出來,“一到長青縣便搶占城防,越權行事。如今又殺官奪城,這叫什麼緣由?”
“以我之見,邊士育在府邸設下埋伏,管學虎有可能被逼反擊……”
“荒謬!就算邊士育設伏引誘,管學虎能在這種情況下反奪城池,說明早有準備!若無反心,怎會如此?”
文武官員嘰嘰喳喳爭論起來,十分熱鬧。
丁弼聽得頭痛,於是打斷他們:“召你們前來是問對策,不是議論此事!陛下下詔命本府妥善處理,爾等可有對策?”
“府尊,”幕僚建議,“依屬下之見,不如派人去見管學虎,責令對方放棄抵抗,主動轉交長青縣控製權。若他同意轉交,說明並未背叛,其中必有誤會。若他不同意轉交,甚至做處反抗之舉,說明此人確實投敵,便可出兵剿之!如此兩邊兼顧,既不會冤枉管學虎,也不會錯放叛將!”
“嗯~”丁弼微微點頭,覺得這話在理,“好一個兩邊兼顧,便以此計行之!”
“府尊英明!”
丁弼派遣都尉塗熊帶兵五千,出城向長青縣進軍。
兵馬抵達長青縣附近,先派使者入城,當麵對管學虎道:“奉陛下命調查長青縣奪城之事!管將軍若無愧於心,請開城自縛,跟隨都尉返回閩江,將前因後果交代清楚。若不從,攻破城池以叛將罪名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