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澤軍攻占羌陽,袞州全境收複。
馬健被擒,命南成文武放棄抵抗,投降華國。
熙華10年,夏,馬健勢力撤出群雄逐鹿舞台。
寧澤以偽兵戰法將馬健及其手下全部帶回華郡,天下震動。
沅熙女皇劉元香率領文武百官出城相迎,金州百姓夾道圍觀。
馬健當眾向女皇宣布投降,百姓山呼萬歲,氣勢驚人。
劉元香接受馬健投降,將所有南成官員帶回皇宮。
先封東方疏太尉主簿,專程輔佐寧澤;
封辛鐵山、師才為太尉府上品法師;
宋高、寧勇、邵乙在原來職位提升一品,以資獎勵。
封馬健為羌陽王,永駐京師。
封黃治為太尉長吏,劉慶、趙桐、尹公儒等多位南成官員,盡數劃入寧澤部下,聽他差遣。
裴濟受封撫軍大將軍,
楊昭受封中軍大將軍,
馮喬受封丞相長吏,
祖洪受封衡山郡太守、白鏡堂受封平穀郡太守、白亭晚受封大興郡太守,
其餘文官武將一並封賞,多數人調往北部駐守,應對偽周;以馬健為首,幾乎所有馬家人留在金州,剝奪實權;至於塢州、袞州調動華國官員進行管理。
結果在意料之中,馬健勉強接受這個待遇。
心裏還是有些後悔的,若早些聽從尹公儒建議,或許還有機會留在袞州,做個擁有部分實權的王爺,而不是像現在隻有王爺頭銜,所有親信部下都被收攬到寧澤手中,或者送到蒲州戰場。雖然留在金州依舊受人尊敬,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說到底,就是個閑散王爺。
天子腳下,想聯係舊部做點什麼都不行。
首先,所有舊部都封了官職,參與到華國政事,忙得要死;其次,馬家上下一舉一動都在華國官員注視下,除了老實待著別無他法。
待了一陣發現,做個閑散王爺也挺好。
沒有鉤心鬥角,沒有內外紛擾,隻要不去觸碰違禁事項,還是挺自由的。
在華國雖然隻是王爺待遇,享受絲毫不比之前做南成皇帝差,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因為馬蟬佩的關係,寧澤這位親家經常上門,連女皇也一起過來拜訪。有這層關係在,朝中官員不會因為自己是亡國之君而有任何看不起的意思,反而對自己恭敬有加。
當然,要說馬健就此認命那是假的。
由於寧澤並不禁止他去拜訪昔日舊部,心裏總歸有些想法,想著萬一能有機會。
閑暇之餘,雖然知道舊部事務繁忙,還是希望找到機會拜訪一番,當麵說上幾句。
剛開始,馮喬、楊昭等人隻是事務繁忙,知道馬健有找,也想跟他見上一麵仔細聊聊,隻是手中任務過多,抽不出絲毫時間。
再之後,當馬健繼續拜訪時,得知他們陸續被寧澤調往蒲州。
馬健這才灰心,這裏麵透露出兩個意思,一是寧澤警告他,老老實實留在金州做個閑散王爺,不要再有其他想法,你的一舉一動我都看著;二是華國不斷增兵蒲州,進行大規模文官武將調動,說明很快會有針對唐牛勢力的新動作。
裴濟、馮喬、楊昭、白鏡堂、白亭晚、祖洪、劉盤等叫得出名字的前南成重臣,都以華國新身份備戰。
歐陽春、杜威、王衛、丁牧等人臨時撤回,梁騰、宓元生、魏翼等人率兵進行替換,兵馬不斷往蒲州方向集結。
相對的,原本一直身先士卒,出征打仗從不缺席的寧澤,在這麼大規模的備戰調動中,老老實實呆在華郡,陪著妻子兒女沒有任何出戰的意思。
想起寧澤瞬息千裏的法術,馬健懷疑他在故意麻痹唐牛,然後關鍵時刻突然出現戰場。
當然,這些與他毫無關係。
外麵的事情反正與自己毫無關係,馬健認命,幹脆每天陪著家人,享受天倫之樂。
這天,正與家人園內賞花,忽然下人來報,說是寧澤上門拜訪。
對方經常過來串門,馬健早習慣了。
來到大廳果然看到寧澤,便上前拱手施禮。
寧澤微笑還禮,開口說道:“親家近來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