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要當太子(1 / 2)

“我懂了,您可容我回去好好想想,今天的話翊兒一定好好的放在心裏。”本來低頭思考的翊皇子感覺自己像是被勁頭一棒啊。

而聽了這話,唯桐也不禁露出微笑,深深地點了點頭。

“《荀子;王製篇》中說:君者,善群也。群道當,則萬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長,群生皆得其命。是翊兒眼光太過於狹窄,隻看到了自己的利益,將一國之君視為兒戲,而置一國之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是翊兒錯了。”

“奴婢並不懂這些大道理,但是奴婢在進宮之前生活在水邊,常能看見那水中經常能夠看見有大船經過,奴婢看到那船在順水中行駛時,那船總是可以一行千裏。但是如果那船逆水而行,則寸步難行。在宮中不是也有這麼句話嗎?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看著翊皇子低頭思考的勁兒,唯桐不由的點了點頭。

“多謝您的提醒,是翊兒冒失了。”隻見翊皇子一臉驚喜地抬起頭望著唯桐,然後起身給唯桐行了一個大禮。

唯桐也立馬起身扶起了他,“奴婢可受不起皇子這大禮,翊皇子說的那裏的話,奴婢是一個小小的宮女怎麼能給皇子您提醒呢?”

“不,這大禮是您應受的,您教會了翊兒要將眼界放大,而不能僅僅局限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您甚至教會了翊兒君是什麼?雖然您沒有明確的說,但是您的一再提醒終於讓翊兒茅塞頓開,《春秋繁露;滅國》上說:‘王者,民之所往,君者,不失其群者也;故能使萬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無敵於天下。’翊兒認識到了成為一國之君並不是為了私人的事,要成為一國之君就必須心懷天下。以前翊兒心中是多麼的想成為太子,這樣翊兒就可以為母後伸冤了,但是翊兒也知道是不可能有這麼一天的,所以翊兒的心中真的很沉重,但是現在翊兒心中真的輕鬆了好多。”

望著那兩隻閃閃發光的眼睛,唯桐不由的感歎道孺子可教也。雖然她並沒有非常明確的說出這個意思,但是他領會到了。

“是的,對於過世的敬孝皇後來說,能替她伸冤這是再好不過,但是天底下無論什麼樣的母親她的一個心願是不會變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可以平安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為父母洗清不白之冤是為人子女盡孝道應該做的事情。你的心中總是記掛著這件事說明了你的孝順,但是一個人過於執著於一件不可得事中,正如佛家所雲必將陷入不可得苦中,這又何必呢?如今你能明白這個道理當然是再好不過。不過奴婢這幾日都聽說皇上要通過殿考來選出太子,那麼就說明能者自可居之,為何翊皇子又說自己毫無可能成為太子呢?翊皇子心慈仁厚”

“您有所不知,殿考不過為君之道,然我與幾個皇兄一起在那東傅殿和那東方東傅一起學習,但是翊兒如今隻學了四書的字,但是皇兄們,特別是韜皇兄已經學完了四書五經,現正學《戰國策》。可是翊兒”說到這裏翊皇子竟然有些抽泣,唯桐聽了這話也大概的猜到了事情的經過,不由的搖頭,真是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