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是,臣在此,宵不敢近也。”
衛青同樣驕傲的抬起頭,雖然臉色蒼白,卻自有一股霸氣,與劉徹並列,也不顯得多麼弱勢。
他們二人站在旁邊,母子兩人則是開始互相眨巴眼睛了,尤其是平陽公主,幾次給衛伉以巴掌,令他站在兩人旁邊。
衛伉也是遲鈍無比,好半晌才明白過來,站倒是站了,卻也不知道該做什麼。
“終歸沒有嬗兒那麼聰明啊。”
平陽公主隻能歎息一聲,再不作為。
這一幕,看起來非常和諧,一帝一大將軍,二人執掌下,要是再配一個泥塑丞相,那就更厲害了,基本可以代表整個大漢帝國。
劉徹是君,前麵半步,威壓四方,霸氣凜然。
衛青是臣,側後半步,不讓帝威,一雙虎目當中,灼灼放光。戰場廝殺下,那股子衝煞氣絕不為虛。
因此,二人僅僅站在那裏,不論是誰看到,都下意識地不敢抬頭。
可能有人,劉徹後期跟衛青的關係不是不好嗎?
兩人爭相猜度,爭權奪利,各種明爭暗鬥……
那都是家胡亂編排的,就算是曆史專家,也一定是一個磚家。
不要忘記,此時正在建造的茂陵,到最後就隻有兩個人陪伴在東側千米處。
一人,是大漢冠軍侯,驃騎將軍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戰功赫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另外一人,便是衛青了。
真要是在後期關係緊張,還可能會在側麵陪葬?
就隻有這兩個人啊……不不不,或許還要加上一個李夫人,但那不過是因為霍光出於政治意圖在後期遷徙而來的。
在劉徹心中,估計也就隻有這兩個人能在自己旁邊了。
試問,兩人關係不好在什麼地方?
難不成是因為大將軍這個位置?
倒是也有可能,但是衛青在世一,就是大將軍一,去世之後,不論誰,都再也沒有太尉這一職位,更沒有大將軍。
有人,衛青可能好控製一點,換了其他人就不可能了……
這樣的人,腦子一定有坑。
衛青要是好控製,把最強盛的匈奴放在何處?他可是打趴了匈奴的,百年恥辱,一朝而消,僅此一項名望,便足以讓他兵權穩固了。
換了誰在他這個位置上,劉徹都更好控製,但為什麼還是衛青?
還有,衛伉抗詔不遵,劉徹計較了嗎?最多就是去了侯爵,可之後還不是一樣將長平侯位給了?
誰知道,這個家夥居然那麼喜歡找麻煩,剛剛獲得爵位,就開始作妖,最後隻能落得淒慘下場。
如此種種,都可看出一點,衛青跟劉徹之間,可沒有什麼陰謀論之,兩人關係鐵的其他人都不敢相信。
至於衛登和衛不疑的酎金失侯?
隻能他們兩個運氣不好,外加朝內有人阻擋征戰,隻能用來當個榜樣。
他們的爵位,是在征南越之時沒的。
那時候可不僅僅是他們兩個,還有包括韓、公孫賀、趙破奴等劉徹最最最喜歡的將領。
這裏假設一下,如果不這麼來一次,那麼征南越就成為了一種不可能,當時阻攔的列侯,超過一百人,怎麼震懾?
為了堵住悠悠之口,去二人爵位也沒什麼,實際上,他們慘嗎?
慘個屁……衛青還活著呢!
漢律:“不為後而傅者,關內侯子二人為不更,它子為簪嫋;卿子二人為不更,它子為上造;五大夫子二人為簪嫋,它子為上造;公乘、公大夫子二人為上造,它子為公士;官大夫及大夫子為公士;不更至上造子為公卒。”
看到沒有?
其他人才是最慘的好不好?祖輩好容易獲得的爵位,沒了……
而這兩個家夥,卻照樣可以獲得接近官大夫待遇,畢竟他倆的爹還不是關內侯,而是徹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