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廷內氣氛緊張,各朝廷大臣聚集在太和殿內。
太和殿是每天早朝的地方,不過奇怪的是,時間已經接近正午,皇帝還是沒來早朝。
皇帝遲遲未到,太和殿內秩序漸漸放鬆,大家同各自走得近的湊在一起議論紛紛。
大唐宰相設有兩位,右丞相專門管理國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顧問”,不需要管理國事。
這兩人向來水火不容,一左一右,樹立在朝廷。
右丞相是個中年男子,衣冠楚楚,看似儒雅正直,實則好勝心極強,暗地裏早早的就支持大皇子,想幫大皇子爭奪皇位。
左丞相就是個老頭子,已經輔佐過兩屆皇帝,年輕時跟著‘父親’,老了輔佐‘兒子’。
他才是真正的行臣子之道。
他知道該怎麼平衡朝中的政權,不讓一家獨大,也不讓另一家太弱。
大唐現在的繁榮昌盛,他的功勞至少有十之一點二。
右丞相陰陽怪氣的首先攻擊道:“左相啊,平時你和陛下走得最近了,今日陛下遲遲未來早朝,想必您應該最清楚什麼狀況,這讓一眾大臣一直在這等著,也不是個事,您說是吧?”
左丞相作為一個老官員,狐狸的很,對這個問題根本不予理會。
反而笑臉相迎,說道:“右相有沒有聽說大皇子昨日突然被發配邊疆,連家中財產都沒來得及帶上。”
“話說右相和大皇子較為親近,不知到底是發生了什麼,知道的話不妨說一下,也好給大家解解乏。”
“你!哼!”
這次碰撞明顯是左相占了便宜,可談到大皇子的事,右相不想多說。
言多必失。
唐顯明禁足皇帝,將大皇子發配邊疆的事已經盡可能的封鎖消息。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從大皇子出城的那一刻,就已經被人盯的死死的。
雙方誰都沒有再搭理誰。
左相這邊好幾個老官員卻是憂心忡忡。
老尚書麵色憂慮的說道:“左相,邊境五萬大軍突然回退,直逼京都,尤其這五萬大軍皆為太子麾下,這......這可如何是好啊?”
“對啊,再結合大皇子無端被發配邊疆,大軍臨城,京都百姓人心惶惶,今日又不見陛下,實在讓人憂心啊。”
左相看著身邊老友個個滿麵愁容,心裏不免也心生憂慮,不過作為宰相,這些他當然不能袒露。
“禁言,你們這些話以後還是少說些為好,免得擾亂人心,其他的,等陛下出麵後再談。”
“宰相所言極是。”
正午過一分,在眾人饑腸轆轆之時,皇帝身邊的王公公終於出來說話了。
“陛下今日身體不適,眾位大臣請回吧。”
說完公公轉身就要離開。
“公公請留步!”
左右宰相同時出聲叫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