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七章 負心薄幸(1 / 2)

聞英得知此事自然是悲憤異常,幾次想找張耀祖理論,可對方都是避而不見,最後聞英甚至堵在張耀祖家門口非要討一個法,張耀祖自知理虧不敢見聞英,而是搬請出刀,虎賁各家的前輩高手出麵調停。

其實這些高手對於張耀祖的所作所為也頗為不齒,但礙於其師門以及嶽家的情麵不得已出麵調停,結果聞英是據理力爭,最後負責調停的眾人也被其駁得是無話可,無奈之下張耀祖隻好請自己的嶽父曹達出麵。

曹達的武功聲望在江湖中都是第一流的,對於女婿的所作所為他也頗為鄙夷,可無奈自己女兒喜歡,自己作為嶽父也無法拆散他們,於是隻得出麵勸聞英,後者當然無法接受,最後雙方隻得動武,聞英雖然師出名門,但跟曹達比終究是遜色三分,原本曹達足以致其於死地,不過老頭也知道這件事己方理虧,故此終究是沒傷聞英,對其是好言規勸,甚至表示可以出麵遊自己女兒接納聞英做張耀祖的側室。

聞英是個極有骨氣的人,她覺得自己跟張耀祖相識在先,連孩子都有了,憑什麼如今要讓別缺正室?但她也看出來自己奈何不了張耀祖,為了一個負心薄幸的人這麼耗下去也不值得,於是最終聞英最終答應不再糾纏張耀祖,帶著兒子獨自過活,也正因為這層緣故聞凱才跟了母親的姓。

因為出了這樣的醜聞,聞英也不願再在雲秀門戶裏待了,故此後來她就帶著聞凱回了劍州娘家是務農為生,日子雖然過得不太富裕倒也安寧,聞凱這孩子也爭氣,自幼乖巧懂事,很知道體諒母親的難處,隻是聞凱時候身體不好,經常鬧病,聞英於是就教了兒子一些粗淺功夫,本意是想讓其強身健體,沒想到聞凱一學就會是進步神速,聞英這才發現兒子在武學上頗有賦,她倒不奢望兒子將來成什麼大人物,但也怕其受人欺負,故此便將自己本門的雲秀功夫傳授於他。

按理雲秀派不收男弟子,但聞英覺得教自己兒子不算違背門規,而且她也沒打算讓兒子拜在雲秀門下,故此沒幾年聞凱的功夫就頗有成,可惜聞英終究是個命苦之人,當初跟張耀祖的事一直是她的一個心結,長日久竟然鬱結成疾,還不到三十歲就一命嗚呼,因為她父母都已不在了,又沒有兄弟姐妹,故此聞凱就成了個無家可歸的孩子。

其實得知聞英去世的消息張家立刻找到了聞凱,希望將其接回去認祖歸宗,聞凱當時雖然剛十二歲,但對於父母當年的恩怨也有所了解,他恨父親當年負心薄幸拋棄了自己母子,也想為死去的母親爭一口氣,故此寧可自己外出乞討也不去張家,就這樣他成了一個流浪兒,期間所經曆的種種艱辛自不用提。

後來他輾轉來到了普陽,結識了一群歲數跟自己差不多的乞兒,大夥的情況都差不多,要麼是父母雙亡,無家可歸,要麼就是失散,離家出走的,總之都是苦命之人,相同的經曆讓這群孩子迅速結成了一夥,聞凱在這群孩子裏年紀並不是最大的,但其性格剛強,有主見,而且還有武藝,故此漸漸就成了這群孩子的領袖,平日眾人遇到什麼麻煩都是他出麵應對,就好比今的事一樣,隻是長期的流浪生活,加上悲憤於自己的身世,養成了聞凱偏激凶狠的性格,故此與人動手往往是毫不留情,之前幾次差點鬧出人命,今要不是年輕人出麵隻怕事情會更加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