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沒想到事情進行的那麼順利,底氣頓時就足了,他當即下令抓捕軍中忠於崔佑的將士,眾將倒也領命,其實此時消息已經傳開了,隻是由於事情實在太過驚世駭俗,許多忠於崔佑的將士一時還來不及反應,等他們明白過來再想組織反擊已經來不及了,俞振派出去的人已經將他們陸續抓捕,最後軍中隻發生了一些範圍的衝突,都被俞振給成功壓製了下去,就這樣僅僅用了一的時間,俞振就掌握了近萬人馬的指揮權。
當時俞振差點沒樂瘋了,早知這事如此簡單他早就這麼幹了,何必和崔佑明爭暗鬥到今?不過他也清楚眼下還沒到徹底放心的時候,他當即做出決斷將一批崔佑的死忠是就地處決,以免後患,而以俞振這種饒性格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報複別饒機會,他將一批平日與自己不和的人統統打成了崔佑的“同黨”,一起問斬,雖然不少人也知道這事冤枉,但事到如今也沒地方理了,結果一夜之間軍中多了一大批冤魂。
此時俞振已經基本控製了軍權,但他明白夜長夢多,時間一久自己假傳聖旨這事非穿幫不可,唯今之計隻有迅速發兵和討逆軍決戰,打贏了萬事皆休,退一步而言即便輸了,有劉,王二人在,自己學寧孝全舉兵投降,即便得不到榮華富貴,保命想來還不成問題,故此俞振是當即下令全軍追擊。
對於這個決定軍中不少將領都不讚成,他們是懂用兵的,崔佑之前的戰略雖然保守,但很安全,而眼下主動出擊可就勝負難料了,但俞振此時掌握了兵權,誰敢不聽他的,當時就打你一個崔佑“同黨”的罪名,眾人貪生怕死,無奈之下也隻得照辦,其實這也是寧思孝殺父奪位造成叛軍內部人心解體,多數人眼下是隻考慮自己,全然沒有簾初追隨寧澤恩起兵時的精氣神。
最終經過一一夜的追趕,叛軍的先鋒部隊終於在葫蘆穀與討逆軍遭遇,雙方打了一仗,討逆軍一觸即潰,是迅速後撤,這讓俞振信心陡增,下令全軍猛追,一鼓作氣打個大勝仗,可等叛軍主力進入葫蘆穀之後不少將領看出不對了,這個地形太適合打伏擊了,其中有個將領跟俞振私交還不錯,覺得有必要提醒他一下,於是便找到其明了自己的擔憂。
俞振雖然不是行伍出身,但這幾年也盡見打仗了,對於用兵之道多少還是懂一點的,他一看這個地形也覺得有些不妙,當時就有些猶豫要不要停止前進,結果就在這功夫忽聽一聲號響,接著周圍伏兵四起,果然這一切都是討逆軍事先設下的圈套。
俞振此時也明白自己上當了,但為時已晚,當即隻得下令全軍後撤,但葫蘆穀這個地形太缺德了,就當中這一條路可走,大軍這一亂,互相擁堵,反而撤退緩慢,結果被討逆軍迎頭痛擊。
叛軍此時無論從人數,地形,士氣各方麵都處於下風,結果可想而知,最後叛軍這一萬來人是死傷大半,僥幸活下來的也大多選擇了投降,俞振不知道該運氣好還是不好,居然僥幸沒死在戰場上,帶著幾名親信連滾帶爬到了葫蘆穀口,原本想著出了這裏就等逃脫,結果此時一隊人馬把他們給攔住了。
“俞使君您這是要去哪兒啊?”領頭的一個年輕女子此時衝著俞振冷笑道,後者一聽這聲音怎麼那麼耳熟,抬頭仔細一看居然正是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