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施密特上將,今年五十五歲。
作為一名軍人,他久曆戰場,年輕時曾追隨皇帝在與比利斯人的戰爭中嶄露頭角,加上他貴族出身,以他的年紀在軍中升的並不慢。
要不是他本人桀驁不馴,喜歡直言不諱,常常得罪同僚,否則他早就當上了元帥。
這是一個在戰場和官場上都十分強硬的家夥。但這個強硬的家夥現在遇到了麻煩。
他的麾下擁有大約兩萬兵力,其中最有戰鬥力的是其中的1個師共12000兵力,稱為團結第1師,下轄3個步兵旅,每個旅配屬少量的炮兵和騎兵連隊,施官特將軍親自兼任師長。
除此之外還有2個直屬炮兵團和1個直屬騎兵團。
這樣的配置用來對付國內的叛亂並不差,他本來很有信心在聖努威打一場大會戰,徹底消滅叛軍的主力。
但是進入11月份以來,各種不好的消息傳來。
先是報紙上指責他作戰不利,沒有將叛軍在聖努威行省境內消滅掉,反而將戰火燒到了幾內波裏。他當然想把叛軍留在聖努威,然後在冬季圍剿叛軍,這個計劃由皇儲和高級參謀們共同製訂,他一度執行的很完美。
但叛軍並非木頭,他們放棄了已有的地盤,直接跳到了包圍圈之外,跑到了幾內波裏。
輿論的指責,當然隻是借此指責皇儲罷了,有股力量將矛頭對準皇儲。施密特將軍不關心政治,也並不在意,這些事情由皇儲的幕僚們去頭疼,他隻負責打仗。
內閣給軍中的補給間隔的時間越來越長,雖然幾內波裏的冬天在他這個北方人看來並不算冷,但他的士兵當中有的還穿著單薄的軍裝作戰。
這就是不可原諒的錯誤了,如果能夠,他想讓那些效率低下的文官們吃槍子。
更可怕的是軍中忽然發生了一場瘟疫,痢疾導致軍中大量減員,軍中士氣低落。
而這時,叛軍改變了戰術,他們頻繁派出小部隊,騷擾政府軍的補給線和行軍路線,頻繁吃掉小股部隊,積少成多,一個月累積下來施密特已經損失了一個相當可觀數目的部隊,當然這些受到損失的部隊多以協從部隊為主。
得到喘息的叛軍,居然越打越強,富庶的幾內波裏讓叛軍得到了大量的補給,他們甚至還獲得幾內波裏人一座完整的軍火庫。
與別處不同,叛軍統治的核心區域裏,因為擁有足夠的資源,他們給予當地居民采取十分優厚的待遇——不納稅不征繳,並且把貴族、教會和富人的土地分給窮人。
受到“誘惑”的當地人給予叛軍充分的便利條件,白天是安分守己的帝國臣民,晚上搖身一變就成了叛軍中的一份子。
所以,施密特將軍陷入了治安戰的泥潭,而如果他的部下軍紀稍微散漫,往往會造成一場更大的風波甚至血案。
施密特將軍意識到這個問題,他隻能嚴厲地約束軍紀,為此他槍斃了不少部下,包括幾名尉官,但效果不佳。
因為他的部下來源也十分複雜,將校級軍官基本上是來自近衛軍,兵源則來自各地守備軍,有的是地方巡警,有的是地方民團,有的則是在當地招募來的。
強行把他們撮合在一起,免不了有些勾心鬥角,近衛軍出身的看不起地方守備軍出身的,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本地人又看不起外地人。
但施密特將軍不是庸將,那些協從部隊雖然打不了硬仗,但修路築堡還是可以的,他采取鐵壁合圍層層推進的措施,付出不小的代價,終於將叛軍壓縮在以達蓋爾為中心的方圓一百公裏的範圍。
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肖恩率領民防軍抵達施密特將軍的大本營。
民防軍的動靜比較大,這是一支規模不大但軍容嚴整和士氣高昂的軍隊,這跟政府軍包括所謂團結第1師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們沒有鮮豔的軍裝,但絕對保暖和實用。他們統一裝備新式貝斯1831式線膛步槍。因為這種步槍的產量跟不上和缺少資金,帝國的精銳部隊剛開始換裝。
說是地方民團,卻配備了一個炮兵連,又因為配備足夠的挽馬,甚至能跟上步兵的速度。這實在太奢侈了。
施密特將軍的大本營設在一個名叫隆加的小城裏,肖恩在安頓好自己的部隊後,帶著自己兩位主要副手威爾斯和佩羅薩來拜見施密特將軍,還包括法蘭克中尉。
隆加大本營裏,進進出出許多軍官,他們有的身著帝國製式軍裝,有的則是仿製軍裝,但無一不是比較華麗的。
這就讓熱那亞民防軍的三位主官比較引人注目。
此時施密特將軍正在大發雷霆,他原本就比較紅的臉部皮膚因為情緒高漲而變的更紅了,仿佛飲酒過量。
幾位軍需官正垂著頭接受他的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