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轉軌之痛(1 / 2)

安公司的前身安水泥廠原本隻是一家附設廠,六十年代大搞三線建設的時候,在這一片叫做大馬塘的山溝裏建了一批三線。

由於交通運輸的原因,三線建設初期,先行建設了安水泥廠,三線建設完成後,水泥用量驟減,同樣出於交通運輸的原因,水泥外運成了問題。

停產吧,國家幾百萬的投資,不停產吧,水泥不在軍工生產計劃內,沒有計劃指標。

省軍工辦想把它劃給地方,但廠裏五百名職工五百個不同意,一千票反對。雖然同樣是生產水泥,但原來歸軍工辦,那是軍工,劃歸地方就成了老百姓。

在當地百姓眼裏,軍工廠的工人們都牛逼得很,穿印著什麼“八八三五廠”“九六一八廠”等神秘阿拉伯數字的工作裝,山西話或東北話,管附近的農民叫老鄉,而把其餘人等統統都叫老百姓,包括地方工廠的工人。

安水泥廠的五百多職工,是三線建設指揮部最早從各個軍工廠抽調出來的,一下子叫他們當老百姓,編製也存在許多問題。才聽要劃歸地方,紛紛要求調回原廠,這些原因使得水泥廠的建製最終還是保留下來了。

除最低限量生產一點水泥外,軍工辦把那幾家三線廠的一些基建工作也讓他們去做,修路,築牆,建房等等。幾年下來,安廠最輝煌的成就是築了長百公裏長的圍牆,把那些神秘的工廠團團圍了起來。

當這些神秘的“三線”廠不再神秘的時候,這些圍牆的好處是,當附近的山林逐漸消失最終變成光禿禿的荒山,大牆裏麵卻青山依舊在。

一切都反著來啊。

築牆也好,造水泥也好,終究還是軍工,工作服照樣穿,工資照樣領,管周圍的農民照樣叫老鄉。

但好日子終於到頭了。八十年代初,一些三線廠開始軍轉民品,安水泥廠本來就是生產民品,自然是首當其衝。

那時還是雙軌製,計劃外產品可以賣給地方,但交通運輸不便的老問題經過這多年變成了老大難問題。從廠裏出來有三十來公裏曲曲彎彎的毛路,多年沒有維修,坑坑窪窪,破爛不堪,司機們都怕跑。拉一車水泥出去,豆腐盤成肉價錢,劃不來。

軍工係統由於裁軍和縮減軍備,生產計劃銳減,安廠賴以生存的那些牛逼哄哄的三線廠都麵臨轉產轉業,不隻是安的歸屬提上了日程。

安水泥廠幾乎停產,幾位主要領導知道劃歸地方乃是大勢所趨,再也回乏力,同時提出離休。

他們都是幾十年的老軍人或者老軍工了,在他們的身體裏,甚至還有日本鬼子留下的彈片,在劃歸地方前,按政策可以回老家或到省城頤養年,他們搭上了軍工係列最後一趟末班車,離開了抬頭一線的大馬塘。

趙青成就是在那時走馬上任當廠長的。

老領導們在離退休前頗覺無奈,幾百號工人將來的生計使他們心情沉重,於是,他們行前留下上中下三條錦囊妙計。

上策是修路,把那條通往“0”國道的毛路修成水泥路或柏油路,這就他媽的從根本上解決了安的出路。

中策是買上十幾輛汽車,組織一個車隊,送貨上門,暫時也可以恢複生產,混碗飯吃。

下策是什麼也不用做,就這樣混下去,混到哪算哪,安廠好歹是堂堂軍工廠,就算是劃給地方,那也是國營廠,國家鍋裏有,國營廠碗裏就有,用不著愁白了少年頭。

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的趙青成在老頭子們麵前點頭稱是,心裏卻,要有錢修路,我把修路的錢拿來重新建一個廠在國道邊,規模還比現在的廠大。要是有錢買車隊,我幹專業運輸也不願把車子拿來這條路上折騰。

至於第三條,趙青成心裏隻兩個字,狗屎。

那時的安不要買車隊,廠裏就隻有一輛破吉普車能動彈,趙青成就坐著這輛破吉普車,成上省裏市裏跑工資跑資金跑項目跑歸屬。

破吉普跑到哪裏臉丟到哪裏,隻好悄悄地停在拐角處,一幹人下了車來,拍去身上灰土,這才敢登堂入室。最關鍵的是跑項目,跑歸屬。水泥廠本來應該劃歸建工係統,但趙青成一心想上磷化工項目,而要上這個項目又歸化工係統。

安廠所在地有著豐富的磷礦,而市場上磷化工產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幾位現在的副總兼董事都跟著跑過,也都跟著趙青成在回來的路上吃過燒洋芋蘸辣醬。

大家下了吉普車,嘴裏大聲罵著娘,蹲在公路邊就吃將起來。一個農家女守著一盞馬燈,一個火爐,賣燒洋芋不稱斤也不論個,數人頭,一塊錢一個人,管飽。

現在起來,大家都頗多感慨。

一個副總,我們這副下水吃燒洋芋也不算委屈,人家寧老頭兒也跟著我們吃,結果,吃壞了肚子,一路走一路拉,到了廠裏,還是我和趙總把他抬下車的。

給安伸出援助之手的正是寧老頭兒。當時,他是市裏主管工業的副市長兼市計委主任,一個兜裏裝錢一個兜裏裝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