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是,一幅畫,一幅會動的詭異水墨畫。
在中國古代,人們信奉給早逝的親人做一幅畫,將它裱在牆頭,以祭奠他們的亡靈。
民國以後,隨著照片的普及與像素的提高,這個習俗逐漸被攝像機取代,畫人像的藝術家也迅速減少,為了維持生計,他們隻能改畫山水田園圖,以此來獲得少量報酬。可偏有些瘋狂的藝術家,或是為了攀權附貴,或是為了榮華富貴,往往會鋌而走險,去一些險惡之地寫生,從而獲得靈感。
這件事是我父親同事講述的,它就發生在去年十月份,講完後飯桌上氣氛一度壓抑,看得出來,此事絕非偶然,無論是對他們這樣普通的父子還是見多識廣的我,都產生了深深的觸動!
事情發生在2019年10月份中旬,幾個月前,王尚憑借378的高分順利考入北京藝術學院,入校後被分到了一個二十六個人的班級,很快他就適應了學校環境,也和同學建立了深厚友誼,日常都一起學習娛樂。
那是一個周末,王尚的任課老師給他們安排了《窗戶》一項作業,要他們十五天後提交。其實,真正畫家都是擅長畫自然之景,而不善於勾勒建築物,更難畫那些細致入微的小東西。因為這類物體都十分考究,哪怕一絲差錯都不能在圖紙上出現,否則縱然你畫多好看都是零分,因為你違背了畫實物的基本原則,自然也就沒有成績。
為了找到一個安靜地,幾個同學商量出去尋找素材,也就沒管其他人的勸告。就這樣,王尚和張寧、崔宣等七個同學組織好,在當天早上八點準時到學校外麵走走,帶上繪畫工具,試圖挑合適的場景,一起作畫。
幾個人沿著學校圍牆,往較為偏僻的市郊前進。繞過兩個十字路口,目光被一座豪華的宅院吸引住了,宅子有三層樓,頂層呈“人”字形,藏青色的磚塊整整齊齊地摞在上麵,邊緣則用黃龍石修繕,從側麵看,像鳥喙在天空高啄。
二樓為實木構建,木麵上繡著很精美的飛龍雕花,張牙舞爪,龍須抖動,似要直衝雲霄,讓人嘖嘖稱讚。
漢白玉石把底樓圍得嚴嚴實實,門框鑲了許多五顏六色的玉石,更激起了他們的興致!
但很遺憾,院牆門已上了鎖,王尚連連叫喊,屋裏就是沒有一點動靜。
“算了,我們到別的地方看看吧,指不定能遇到更好的采景,沒必要在這兒幹等。”
崔宣好心勸了他一句,接著便把工具拿起,準備離開。但當他們晃到轉角處時,發現有一處圍牆好像被人破壞過,顯然矮出許多。會心一笑,他們爬進了院落。王尚小心翼翼地走到正門前,看看裏麵有沒有人,可就這麼輕輕一推,門竟然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