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依先生之見,我軍該當如何?”
“挖深溝,豎高牆,廣屯糧,等敵來攻。隻要我軍能擋住賊軍的攻勢,則五十萬賊軍必然土崩瓦解,如前秦苻堅故事!”
朱慈烺雖然覺得這個想法太過保守,但是考慮到自己的豬隊友們令人擔憂的操作,還是采納了劉墨翰的建議,嚴令各營加緊修整寨牆。
“什麼,崇禎的太子來了?你要是敢騙老子,老子殺了你!”
兩日後,闖軍大帳,李自成正吃驚地審訊跪在麵前的左營降兵。
“回闖王,人敢以性命擔保,現在軍營裏麵主事的,的確就是朱家的皇太子!闖王你的那個陳姓將領正是皇太子的嫡係親軍,他還和我家左帥發生過矛盾哩。”
在場的闖軍將領和李自成一樣對此感到難以置信。
此崇禎十三年起,流賊們可沒少捉住過朱明的親王。
在他們的印象中,老朱家的種兒都是貪財好色的膽鬼,怎麼會有這樣的膽色來前線領軍?
更讓他們無法相信的是,據這名降兵所,那擋住了闖王“三堵牆”的陳姓將領竟然是太子的嫡係兵馬!
“闖王,咱們要是把這崇禎的太子給抓住了,肯定能重重地打擊朝廷的聲望!”
“對啊,闖王,隻要你下令,咱們就去踏平他們的大營,活捉偽太子!”
話鼓噪的都是李自成的嫡係人馬。自從打下洛陽之後,這些嫡係兵將信心爆棚,早就不把明軍放在眼裏了。
至於羅汝才袁時中等人則是一副事不關己己不關心的表情。
實際上,這會兒流賊內部的矛盾已經愈演愈烈,快到無法收拾的地步了。
李自成因為要當皇帝,自然就要考慮民心的向背,不能再像以前當流賊一樣隨便搶掠。而且他不僅不讓自己的手下搶,還不讓羅汝才他們搶。
羅汝才袁時中等人都是搶慣了的老匪,現在冷不丁被李自成約束,不能隨意搶掠,心裏麵早就有了怨言。之前羅汝才就在軍議上公然跟李自成唱反調,揚言要撤軍,隻不過被李自成壓了下來。
就在昨,羅汝才手下的一員偏將強奸了營裏的一個婦女,竟然被李岩帶著親兵直接斬首,兩家的關係可以是降到了冰點。
若是三前的出戰大獲全勝也就罷了,偏偏李自成的親軍騎兵碰了一鼻子灰,羅汝才等人因此更加的輕視李自成,想要單幹的心思也越來越重了。
李自成當然知道羅汝才等人的心思,這也是他在有著五十萬比十八萬的優勢的情況下,遲遲不對明軍大營發動總攻的原因。正如劉墨翰所言,他李自成現在輸不起啊!
“闖王,咱們拖延不起了,大營裏的糧食隻夠維持半月,必須及時打下開封才行!”
話的人正是李自成帳下的首席文官,牛金星。
牛金星,字聚明,河南寶豐人,啟七年中的舉人。崇禎十三年冬,經李岩引薦入李自成幕下,建議李自成“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
他在李自成團隊中的定位和明太祖團隊中的李善長類似,主要負責李自成的政權建設和後勤管理,他對闖軍的糧草問題是最有發言權的。
明末的流賊之所以猶如蝗蟲一般,每到一地暴掠一番之後就不得不轉移到其他的地方,就是因為缺乏根據地建設的農民軍無法解決萬人以上人口的糧食供應問題。
其實稍微一想就能明白,五十萬人口,每消耗的糧食在封建時代幾乎是個文數字。即使是和平年代,大型城鎮的糧食供應都很難保證,更何況是在戰亂之中。這也是羅汝才建議分開作戰的另一個原因——五十萬人聚在一起,糧食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有人可能會,既然汝寧府是產糧區,為何不去攻打汝寧府呢?
其一,汝寧府也是堅城,在打開封之前闖賊就打過一次,結果碰的頭破血流。其二,現在雙方主力對峙的情況下,不能放著對麵的明軍不管,隻能派偏師去打汝寧府。派的人多了,大營守不住,人數少了又不頂用,還徒耗錢糧。
劉宗敏等人還提議過派遣騎兵斷明軍的糧道,但是明軍的糧食不僅可以從汝寧府運過來,還可以從臨清糧倉直接沿黃河運到開封,除非闖賊把明軍團團圍住,不然是斷不了明軍糧道的。
李自成眉頭緊鎖,在書案前來回踱步,他不得不在進攻和撤退之間做一個艱難的決定。
其實李自成自己也清楚,明軍齊聚朱仙鎮之後,攻占開封的戰機就已經不複存在。此刻的最優解應該是撤圍開封,率軍南下湖廣就糧。
然而李自成太貪了,他舍不得這個攻占開封,全有中原的機會,更舍不得一戰抓住明太子的機會。
他最信任的兩名謀士——李岩,顧君恩,此刻也沒有更好的計策了。他們深知,打朱仙鎮,就是一場豪賭,賭贏了可以加快爭奪下的進程,打輸了就要一夜回到解放前,這種決定隻有李自成這個主帥才能付得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