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戰和(1 / 2)

“討虜?”

吳偉業有些跟不上朱慈烺的思路。在吳偉業看來,現在正是一鼓作氣剿滅流賊的好時機,東虜不來入侵就要謝謝地了,殿下怎麼還主動上去招惹。

“先生,我朝與東虜是不死不休的死局,絕無和議之可能。遼東素來就是我大明的國土,如果議和,遼東的國土還要不要?如果不要的話,那跟割地賠款的弱宋又有何區別?現在朝中有人,以為隻要議和就可以得一夕安寢,殊不知議和不過是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啊。還請先生為孤寫一篇雄文,斥退群,振我大明士氣!”

吳偉業是蘇州人,對於東虜沒有什麼直觀的印象。不過聽朱慈烺的如此壯烈,又抬出了弱宋割地賠款的典故,吳偉業自然不可能再反對,他可不想被當成秦檜一類的人物,當下領命退去不提。

其實朱慈烺也是不想兩線作戰的。曆史上朝廷有好多次徹底剿滅流賊的機會,結果就因為和滿清的兩線戰爭,屢屢功敗垂成。

依照朱慈烺現實主義的性格,如果可以和滿清議和倒也不失為爭取時間的好辦法,然而今年四月末發生的一件突發事件改變了朱慈烺的看法。

就在朱慈烺出京之後不久,崇禎就瞞著朝臣派遣秘使去和滿清商談求和的事情。密使兵部侍郎馬紹愉抵達塔山城時候正好趕上滿清在圍攻塔城。馬紹愉當即出城和滿清方麵談判,表示既然兩國議和,還請清方展示誠意,停止攻城。

塔山城的守備官以為兩國既然開始議和談判了,絕無再打仗的可能,於是就放鬆了警惕。結果滿清趁我不備,扣押使臣,突然猛攻,一舉攻下塔山城。城內軍民拒不降清,全城居民被滿清屠殺殆盡。

更加可惡的是,滿清方麵在屠殺我塔城居民之後,又將馬紹愉放了回來,揚言要繼續議和。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來,朝廷是被滿清當白癡給耍了。對方擺明了就是沒有拿你當一個可以平等談判的對手。

更讓朱慈烺無語的是,整件事崇禎都沒有跟自己商量過,朱慈烺最後是以一種啼笑皆非的方式得知了整件事情的經過。

當初崇禎帝密使兵部尚書陳新甲與滿清和議,兵部職方馬紹愉被滿清從塔城放回後,從邊關發回議和條件的密函。

陳新甲這蠢貨竟然將密函隨意置於案上,其家童誤以為是塘報,交給各省駐京辦事處傳抄,結果這樣一件見不得光的事情竟然弄得下皆知!朱慈烺得知事情經過之後簡直以為陳新甲是陳冠希的祖宗,不然這倆貨怎麼能幹出這麼相似的蠢事?

這件事發生之後,朱慈烺這個字第一號的實權派就麵臨著兩種選擇,其一是支持他的父皇,促成和滿清議和,其二則是主戰,和滿清不死不休。

朱慈烺查看了朝臣們對此事的奏章,發現朝堂之上的輿論一邊倒的主戰,更有激進者將陳新甲比作秦檜,揚言不殺陳新甲不能振奮下士氣。主戰是沒問題的,但是所有人都主戰,一個主和的都沒有,那這個節奏明顯就有問題了。

明朝雖然號稱是最有骨氣的朝代,但卻並不是不能接受和議,不然“俺答封貢”是哪裏來的?現在所有人都能看出,兩線作戰對大明沒有絲毫好處,為什麼就沒有人敢站出來提出議和呢?

朱慈烺思考了很久,在仔細調查了主戰派朝臣的背景之後,發現戰與和並不是單純的國家利益問題,其背後更是牽扯到了以遼餉為利益來源的政治集團。

試想,如果明清議和的話,那麼部署在山海關一帶,負責抵禦滿清,每年拿著幾百萬兩軍費的關寧軍往哪裏擺?既然仗都不打了,那關寧軍還有什麼借口拿著價的軍費還出工不出力?

明清議和傷害的不隻是關寧軍的利益。遼餉發了這麼多年,兵部戶部,中央地方,各級官員上下其手,早就在朝堂之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如果廢了遼餉,這些人還拿什麼名義撈銀子?朝堂上的這些讀書人,哪個不是過五關斬六將一路考上來的人精,他們如何看不出,大明兩線作戰的弊端。之所以堅持主戰,無非就是為了自己的這點子利益罷了。

這就好比後世川普要在墨西哥邊境建牆,國會偏偏攔著不給撥款是一個道理。沒有墨西哥的移民,誰來幹那些伺候人的髒活累活呢?沒有墨西哥的移民,誰會拿著那麼低廉的工資給資本家賣命呢?所以國會的議員老爺們都知道拉丁裔的湧入會造成社會動蕩,但是為了自己的那一點子利益,國會老爺們就是不支持川普。當然,他們不會他們需要墨西哥的廉價勞動力,而是美其名曰人權平等。所謂政治,就是一種把利益成主義的把戲。

朱慈烺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者,深知滿清必須要打,但絕不能是現在。什麼時候打是戰略問題,打不打,則是態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