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論儒(1 / 2)

在京城變亂的三之前,已經離京一個多月的朱慈烺在料理完善後的事宜之後,終於率領大軍從開封啟程,返回京師。

因為回師的時候人數比來時多了數萬名新加入的流賊降軍,所以行軍速度也比來時慢了許多,走了六日才將將走到保定。

讓吳偉業和陳子龍意外的是,朱慈烺並沒有因為冒襄的不辭而別而大動肝火,更沒有遷怒於二人,反而和兩人更加親近。這一路上,朱慈烺一有時間就會和吳偉業還有陳之龍以及幾名被吳偉業引薦來的士子聊。

隨著和朱慈烺交流的越加頻繁,這兩人對朱慈烺的印象也在逐步扭轉,開始把朱慈烺當做一個可以平等交流的對象,而不是一名尚為成年的儲君。

此時東宮大軍正排成一條長龍,沿著官道自南向北迤邐而行。向前方望去,已經依稀可見保定城的城郭。

朱慈烺和吳偉業等人則騎馬跟著大軍的速度,不疾不徐地行在隊伍中間。朱慈烺為了表示對這兩位才子的重視,特許這二人和自己並轡而行。

“殿下,現在李闖主力被滅,距離敗亡之期不遠,河清海晏的盛世已然可期,殿下何不回宮安心讀書,靜待來日?”陳子龍在馬上對朱慈烺規勸道。

朱慈烺不是聽不出話音的人。陳子龍此言,雖然和那些腐儒清流的話別無二致,但陳子龍此刻的語氣表情,分明告訴朱慈烺,他是真心替自己這個儲君考慮的。

的確,李自成經此大敗,實力大損,而且方國安虎大威等人已經被自己收服,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桀驁不馴,中原腹心的危機已然是解除了大半。如果按照此時人的眼光來看,朱慈烺現在已經可以安心回到宮中,等候接班了。

至於遼東的滿清政權,在此時世人的眼中,對大明的威脅甚至還比不過嘉靖年間連連入口的俺答汗。當年那俺答汗如此強悍,現在不也煙消雲散了嗎?

朱慈烺知道,此時和陳子龍什麼滿清的威脅是不可能服陳子龍的,更遑論跟這位明代的大儒什麼大航海時代來自西方國家的危機了。所以他隻是笑了笑,道:

“臥子(陳子龍字臥子)先生,你既然勸孤讀聖賢經典,剛好現在梅村先生也在,你們二位的才學在這當今下也是冠絕一時的,孤便向兩位大賢討教一番。”

行在朱慈烺右手邊的吳偉業一聽殿下要向自己二人請教,連忙在馬上別扭的欠了欠身子,拱手道:

“殿下有問,臣等自然知無不言。”

陳子龍也跟著:“殿下有求學好問之心,是國朝幸事,也是臣等的榮幸。”

朱慈烺伸出右手,虛指著麵前的大軍,問道:

“兩位先生,孤麾下的兵士可雄壯?”

陳子龍和吳偉業被朱慈烺這一問,不禁一怔,心殿下,您這不按套路出牌啊,咱們的是聖賢之言,您怎麼扯到行軍打仗來了?

陳子龍訥訥地:“殿下的大軍,行伍整齊,鬥誌昂揚,確實是當世強軍。”

朱慈烺道:“兩位先生可知,國朝的文官都是讀老了聖賢書的,但是帶起兵來,卻屢戰屢敗。孤年紀尚幼,除了發蒙的時候讀過些四書之外,對於儒家典籍涉獵並不甚多,但帶出來的兵卻擊敗了李闖。兩位大賢,既然如此,這聖賢書讀來何用啊?”

“額。”

“這個。”

朱慈烺這話讓兩人大感尷尬。

儒家擅長嘴炮,沒有療效的毛病,從戰國的時候就被詬病不已。

隻因後世的君主因為需要儒家來粉飾太平,解釋自己執政的合法性,所以對這個缺點選擇性無視了。

現在朱慈烺直截了當地把儒家不實用的毛病擺到了台麵上,分明就是把往崩了聊的節奏。

朱慈烺見二人沒有回應自己,接著道:

“兩位大賢都是聰明人,孤也不在兩位麵前遮掩了。這聖賢書,到底,就是一場買賣。

孔夫子有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聽後,立刻認同: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到底,國君用儒家,為的還不是‘食粟’?

所以,兩位大賢讓孤讀書,恐怕不是為了讓孤學什麼聖賢道理,而是讓孤為下立好這個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綱常吧?”

吳偉業和陳子龍聽完這話,額頭都沁出冷汗來——太子年紀,是從哪聽來的這等冒下之大不韙的言語?!

“殿下,臣不知殿下從何處聽來這等妖言!此番言論絕不可宣之於世,不然下人心不知道要敗壞成什麼樣啊!”

朱慈烺微微搖頭,歎道:“臥子先生,言語是敗壞不了人心的。你現在下馬,隨便拉出來一名士兵,問問他們,他們為什麼跟著孤打仗?”

兩人不知朱慈烺是何用意,自然不會真的去拉過士兵詢問。

朱慈烺已經打定主意,要收服二人,將這兩位大才打造成自己手下的文宣幹將,為自己宣傳改良版的儒學,所以見二人沒有聽令而行,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在馬上拉過一名在旁邊行走的軍士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