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講道理(1 / 3)

如何保持軍隊對自己的絕對效忠,這個命題困擾著有史以來的所有統治者,朱慈烺當然也不例外。

在創建東宮軍之初,朱慈烺就開始考慮如何避免這支初生的隊伍在將來的征戰中不脫離自己的掌控,淪為新軍閥。

在穿越之前,作為一名共和國的公民,雖然朱慈烺沒有入黨,但耳濡目染之下,對我黨我軍思想工作的威力也是有些許了解的。“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些毛委員留下的建軍思想無疑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因此朱慈烺的第一反應當然是想要照搬照抄,將這幾條法則應用到東宮軍身上,建一支大明版的紅軍。

但是顯而易見,朱慈烺的屁股決定了朱慈烺不可能去宣傳什麼馬列主義,更不可能建立什麼無產階級政黨。

這樣一來,支部建在連上還有黨指揮槍,這兩條就很成問題了。

不過在經過仔細的思辨之後,朱慈烺發現毛委員的建軍思想的根基本質上是立在對部隊思想的把控上,至於部隊的思想是什麼,很有可能並不是十分重要。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德國的國防軍。

二戰期間,武裝德國國防軍思想的並不是無產階級思想,而是站在其對立麵的**思想。

二戰的結果我們姑且不論,國防軍對**元首的忠誠可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上,一直到希特勒生命的最後時刻,希特勒仍舊擁有通過電台指揮國防軍為其拚死戰鬥的能力。

這無疑給朱慈烺帶來了一個啟示——思想的正確性不是必要的,給部隊以自己的思想才是必要的。

本著這樣的理論指導,朱慈烺將他在後世逛論壇的時候看到的那些爛大街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思想,和中國古典的忠君為國,建功立業思想混在一起,作為自己軍隊的建軍思想。

當然,思想是不會自己傳播的,所以如何在軍隊中傳播自己的思想就成了朱慈烺的新問題。

在東宮軍草創時代,東宮軍人數還不多。朱慈烺將這一千人視作東宮軍未來的種子,自然對他們要格外重視。

因此在這一時期,朱慈烺不辭辛勞,采取了親自給部隊上課的方式來兜售他那套大毒草思想。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朱慈烺在跟士兵的課堂互動中,漸漸改進自己的思想體係,使之更加貼合明代士兵的心裏,更加符合明代的客觀實際。

東宮軍的第一批士兵大多是北京附近的自耕農出身。在他們從軍之前,大多是渾渾噩噩,最多就是去城裏趕集的時候聽過書先生講講大明英烈傳,知道徐達常遇春是洪武爺的大將,蒙古韃子都是壞蛋。他們樸素的大腦哪裏經曆過朱慈烺這種來自後世的煽動性極強的演?

在朱慈烺的影響下,東宮軍的第一批士兵都在私底下傳,太子殿下是上降下來的星宿,要帶領漢人“宣教化於四海,創盛國於當世”的。

對於他們來,太子殿下年紀雖,但講的話句句都有道理,太子殿下的話,那就是一句頂一萬句的大道理。所以朱慈烺親自上的政治課又被士兵們稱之為“講道理”。

隨著東宮軍的擴大,加上朱慈烺多奪權之後,要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朱慈烺親自“講道理”的機會自然也就越來越難得。

可是軍隊的思想建設工作又一刻不能放鬆。

在這種情況下,朱慈烺借鑒了後世的政委製度,在千總一級別開創了文書一職,其職責之一就是要負責給軍隊的士兵們“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