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野牛渡疑雲(1 / 2)

朱慈烺聞言大喜,剛要誇讚辛寧,沒想到辛寧又接著道:

“殿下有命,末將自當赴湯蹈火,隻是此事甚大,末將有些請求希望殿下能夠恩準。”

“嗯?你有什麼請求,盡管便是。”

“末將此去重開東勝衛,務要將士上下相熟才行。因此末將希望能帶著自己在辛家堡的幾百號弟兄一起前去。”

朱慈烺點頭道:“這個自是應當。孤的意思,你那獨立營就由你原來辛家堡所部擴充而得。至於兵員,孤允許你或是自行招募,或是從大同鎮兵中挑選,隻要是你看中的兵,一律劃撥你部管帶!”

畢竟辛寧這次孤懸敵境,兵危戰凶,若是給他一批全新的人馬,上下之間還存在一個信任磨合的問題,遠不如讓他帶著自己的老底子穩妥。

辛寧又接著道:“末將聽殿下所部火器無敵,希望殿下能分撥我部一些大炮火銃。此等物用來守城最是犀利!”

朱慈烺頷首笑道:

“辛將軍,這些東西不用你,孤亦會為你置辦的。

你的獨立營將會下轄五個千人隊(每部千人,又稱一個千人隊),其中三個步隊,一個騎隊,一個炮隊。

孤會撥給你新式魯密銃兩千支,大將軍炮五十門,上好的戰馬一千匹,馱馬一千匹,鎖子甲三千領!你可滿意?”

在場的大同眾將一聽這條件,嫉妒地眼睛都紅了!

這裝備也太豪華了吧!

別的不,就這大炮一樣。當年袁崇煥為什麼能守住寧遠?

靠的不就是那十二門紅夷大炮啊!

再看看辛寧這子,剛一出道就給配上了五十門大將軍炮!

而且據還是太子從京裏帶來的新式火炮,威力巨大不,機動性還極好。大同眾將之前就一直合計著讓武大烈出頭管太子要上幾門。沒想到竟讓辛寧得了先!

辛寧也是受寵若驚,當即就想跪下謝恩,頃刻間又想起來殿下不喜跪拜,趕忙拱手謝道:

“殿下如此鼎力支持,末將定當粉身碎骨已報!”

朱慈烺背著手,正色道:

“辛將軍,孤不要你的粉身碎骨,孤要的是你完成任務!”

“是!末將定當不負所托!”

朱慈烺點點頭,又看向在場的大同諸將,道:

“你們也不要眼紅,在心裏嘀咕什麼太子偏心。

孤今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們,辛寧獨立營的裝備配置,就是未來各鎮各營的標準配置。

現在大炮和火銃的生產還跟不上需求,但孤已經派人將各地衛所的軍匠集中到軍械司屬下,全力支持大明的軍備生產。預計到今年年底,宣大兩鎮就會逐步完成裝備更換。

到得那時,你們大同鎮將會分配到至少五百門大炮!”

朱慈烺這話絕不是在吹牛,而是在了解了大明的生產力之後才做出的結論。

以此時大明的手工業從業人數以及大明的財力來,不計成本地製造大炮的話,一年產個幾千門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之所以此前的大明一年造個幾百門大炮都費力,原因乃是大炮的技術剛剛傳入大明不久,大明官方還沒有完成技術標準化推廣。而且大明的工匠素來喜歡在技術上“留一手”。

在大明的工匠們看來,自己好不容易掌握的造炮技術,是自己吃飯的本錢,輕易不會傳之於外人。有的匠人甚至還秉承著傳兒不傳女的思想,如果沒有兒子,寧可把手藝帶進棺材裏也不會交給學徒。

這就導致雖然大明的工匠無數,但合格的炮匠卻不過百人。就憑這點兒生產人數,大炮的供應當然會捉襟見肘。

朱慈烺作為現代人,自然是很了解工匠們這種藏一手的心思。畢竟後世的職場老油條們也都是這麼幹的。

若是在後世那個保障人權的社會,朱慈烺對這些老油條還真的是沒半點辦法。

然而現在可是號稱專製獨裁的封建社會。之前能讓這些老炮匠留一手是因為朝廷上的大佬們不重視技術,沒有這個意識。

現在朱慈烺下了決心推廣大炮生產技術,不用他自己動手,下麵的人可有的是辦法讓匠人們心甘情願地貢獻出自己的手藝。

一旦造炮的手藝不再神秘,大炮的產量就成了一個單純的經濟學問題。

隻要朱慈烺肯花錢,炮廠就可以全力招人,擴大生產,保證供應。

現在一門大炮的成本要紋銀一百八十兩左右,就算購置萬門大炮,也不過是兩百萬兩白銀的事兒。

這個數目對崇禎來可能是個文數字,但對朱慈烺來,不過就是再抄一次家罷了,算得什麼?

當然,這些事情朱慈烺自己心裏知道,下麵的大同眾將可不知道。

在他們看來,國朝一年往死了也就是幾百門大炮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