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奮今晚的話似乎特別多,他也不知為何有那麼多的感慨,“難道人一旦上了年齡,就喜歡囉嗦?喜歡向年輕的人兜售道理?以示自己經曆很多,以示自己很有經驗,掌握著真理或標準?”
真的是這樣麼?不是的,除非有著特殊癖好的人,但是分享心得與講道理、扣帽子,還是有些分別的,前者更多的是與別人分享,以自己的體會希望能夠感染別人,讓別人向上向善,這是懷著一種情懷,一種希望對方變得更為美好的情況。
我們可以拒絕道理,但是往往無法拒絕別人的溫情,別人的熱誠,別人的一腔情懷。
即便是很不願意聽的老白,也能感受到秦奮對他們的真情實意,用心良苦,但他自認為自己是庸人一枚,時常覺得改變好難,所以也就對那些金子般發光的道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了。
“謝謝秦老師,您說得很實在,也很中肯,我們一定會用心領會,”秀才說道。
“其實,向你們今晚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正是如此,你們要給自己一個警醒,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一個‘破窗效應’?”秦奮問道。
老白一臉懵,阿鳥搖搖頭,老妖說沒關注過,廢人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叉子也有些不好意思。
秀才接口道,“是不是詹姆士·威爾和喬治·凱林提出的一個關於犯罪的理論?”
“是的,就是這個!”秦奮說道,“這個理論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說,環境中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會誘使人們效仿,甚至變本加厲!”
“秀才你給他們講講那個經典的案例,”秦奮知道,既然秀才能夠說得出來,那麼書中的經典案例他也一定知曉。
果然,秀才開口道,“為了印證這個理論,他們舉了一個例子,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裏定居或者縱火。一麵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是不是這樣?”秀才問道。
“非常正確!”秦奮肯定道,“其實這個理論也可以移植到個人性格上,秀才你有什麼想法?”
“這與您剛才說的不能放縱自己負麵情緒一樣,人的習慣也具有巨大的慣性力量,人性同樣如此,如果自己此前樹立了一個不好的習慣,或者放鬆了自己的要求,後麵往往會進一步放鬆,直至最後毀了自己,簡單地說,就是‘堤潰於蟻穴’!”
“這是我的一點淺見,請秦老師批評指正,”秀才對秦奮說道。
“你說得非常好,比我說的還要好,”秦奮道。
“不愧是秀才!”老白、阿鳥朝他豎起拇指,叉子、老妖各自點頭。
“斐仁現在怎麼樣?”秦奮問道,“感覺有沒有好一點?”
“麻藥退了,手開始疼了,”廢人道,“還有點頭暈,等會點滴好了,就可以回去了。”
“那好,趁還有點時間,我再給你們講一個故事,”秦奮說道。
“好呀!故事我最喜歡聽!”老白開口道。
秀才聽了老白的話,很像捂捂臉,心想,“難怪會有人說,你讀的書會隱藏在你的行為舉止裏,隱藏在你的話語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