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微笑著打開窗(1 / 2)

媽媽微笑著打開窗

馮俐

作為母親,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媽有許多不稱職的地方,比如說她不太擅長做飯,完全不會做衣服,不會踏縫紉機,也不會騎自行車……

我媽在辦公室表現30多年電腦般的準確和敏捷,可在生活裏卻總是顯得很笨。據說在我和我哥很小的時候,我那年輕的爸爸預備帶著他的愛妻嬌子上一趟街,動身前讓我媽媽先去門外看看風向,我那年輕而又美麗的媽媽把頭探出門外看了看,然後帶著一頭的雪花對我爸爸說:“外麵刮的是橫風。”

“刮橫風”的故事是我爸調侃我媽的老話,我爸說話的時候,語氣中永遠都充滿愛意。我媽聽話的時候,永遠都會露出一臉嬌憨的笑容。要是照著賢妻良母的那些個“硬件”來衡量,我媽真是差得遠,可我知道我爸這一輩子直到他去世心裏都特滿足——一個美麗而又憨態可掬的女人真是迷死人!

人家說母親和女兒之間往往會出現某種“互補現象”,比如母親要是特別能幹女兒就特別笨,母親要是特別勤快女兒就特別懶之類。我跟我媽就有點“互補”——我媽不善做飯,我五歲就自告奮勇地學會了炒雞蛋、煮稀飯,十歲之前就能獨攬廚房裏包括和麵調餡兒蒸饅頭烙餅等活;我媽完全不會做衣服也從來沒有拿針線的願望,而我,在小學畢業之前,幾乎鉸掉了我媽年輕時候穿過的後來不敢再穿並且以為以後再也沒有機會穿的“文革”前添置的所有的漂亮衣服,用來縫製各種我想象的東西——有許多夾層的書包、莫名其妙的假領子、隻能提到膝蓋的褲子等等。我媽從來都不責備我的失敗,而是任由我揮舞著剪刀針線在那碎布片中折騰,就像那些科學家的母親在科學家們兒時所做的——任由他們在瓶瓶罐罐中折騰一樣。我的想象力就是被我媽這麼“縱容”出來的。

我常常不能理解現在的父母怎麼會當得那麼辛苦。我媽跟我爸的教子方法就是日常交談,一切“大政方針”都在日常平等而有趣的交談中確定,剩下的就是順其自然了。我說我要遊泳,我媽會問我跟誰一起去,然後一邊叮囑我不要去深水區一邊遞給我一毛錢,結果是我在“中人池”裏自己學會了遊泳;我說我想學小提琴,我媽說你自己去問石叔叔願不願意教你,我去問,石叔叔願意教我還借給我小提琴回家練習,我在家練了一個星期,然後自己先忍不住說這聲音就像殺雞,我媽說什麼事想做好都不那麼簡單,我說我已經不想學了,我媽說那就不學了;我說我考了雙百,我媽拍著手說太好了太好了,咱們做點好吃的慶賀慶賀;我說我這次沒考好,我媽就問我是不會還是粗心?我說是粗心,我媽說你怎麼就不能細心一點呢?下次注意!我想我媽是最樂於尊重孩子意願的母親了,從我五六歲開始,每年過年的新衣服都是我媽帶著我上街讓我自己選定,再後來就幹脆是我自己上街買。有一年,我看上了一塊黑底黃菊花的麵料,我媽說是不是太素了,我說我喜歡,於是我媽就買那塊布給我做了罩衣。春節到了,在紅花綠葉的小姑娘當中,我的素色讓很多大人都看不慣,可我媽卻說:“她自己喜歡就行,過年不就是圖個高興嘛。”

很多年來,甚至直到今天,我在我媽麵前總有一種願望:做點什麼特別的事情讓我媽大吃一驚然後又驚又喜然後又蹦又跳……第一次打針不哭,第一次把全家的衣服都洗好曬上,(其實隻是弄濕了曬上)第一次揣著“巨款”上街為全家置辦年貨,第一次一個人坐火車長途旅行……原動力都是要讓我媽又驚又喜。我媽像孩子一樣又笑又拍手的樣子、我媽高興起來不分頭不分臉的親吻、包括我媽表示不滿的嗔怪的表情都令我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