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四月,春風拂過,心情似乎都輕鬆幾分,在這一路上仿佛踏春般引起不少人側視。
大道上有那走夫販卒,有那吟鞭北行的江湖遊俠,還有那受人錢財,保人免災的鏢行過境,一杆黑金大旗開道,十餘匹高頭大馬井然有序護衛在馬車兩側,浩浩蕩蕩,甚是威風。
“快看竟然是那大拳幫,那位莫非是象拳老前輩”,有人忍不住驚呼道。
“大拳幫?象拳?”,旁邊有人不以為然。
“你懂個屁,當年老前輩一拳擊斃一頭大象,才被道上如此稱呼,隻是不知是什麼人物,還能讓老幫主親自護送”,語畢引起不少人一陣驚呼,紛紛側目對那馬車中的人物好奇起來。
“隻是可惜呀”,突然人群中一聲感歎。
大家四目相對,隨即循著聲音看向一位麻衣青年,“不知小哥可知道什麼”,一位漢子詢問道。
那麻衣青年,正了一下衣襟,幹咳幾聲,搖頭晃腦緩緩開口:“要說這大拳幫嘛,在這十幾年前那真是數一數二的幫派,老幫主,也就是現在的象老前輩,道上誰人敢惹?隻是當時象老前輩不屑與官府上的人打點,年輕時靠著自身一番武力又有兄弟們的幫襯,幫派生意也還說得過去,隻是現在嘛,老兄弟一個個都退隱歸田,又加上官府的暗中操作,老幫主獨木難支,生意可不太好做嘍”。
“是啊,這事我也聽說啦,似乎最近傳聞還與其它幫派發生過不小摩擦,可憐老幫主一番江湖義氣,那些受過老幫主恩惠的幫派竟然屁都沒放一個”,另一人也在旁恨恨說道,直到旁邊一人拉了拉衣袖,前者才神色一頓,後悔自己一番言語,連忙擠進人群,不知去向。
聽到各色人物言語,吳庚也是向鏢行看去,那些跨馬漢子個個神氣飽滿,太陽穴處高高鼓起,腰間還不乏一些刀劍傍身,顯然也是凡俗中的高手。
尤其是對方那頭馬上一位正在向四方抱拳的老者,一雙手掌大如蒲扇,格外引人側目。
不過吳庚對於凡俗之爭時沒什麼興趣,也隻是瞥了一眼,就不再關注。
看著身邊各色人物,神色匆匆,吳庚思慮片刻,自己既然選擇遠遊曆練,就應該入鄉隨俗才對,走出大道尋了幾根柳枝做出一個背簍,扔進幾件雜物負在身上,一襲藍袍倒也有幾分儒雅氣象。
再次轉入大道時,那鏢行也已經消失在自己的視野,吳庚獨自前行,腳步不斷,身邊行人也漸漸少了起來。
隨著日上三竿,溫度也漸漸燥熱起來,吳庚停下腳步,學著不少行人一樣尋到路邊一片樹蔭,拿出吃食,略做歇腳。
與吳庚在同一片樹蔭下休息的還有一位佝僂老伯,粗布麻衣,帶著一位七八歲模樣的男童,男童一身粗布衣服略顯破舊卻依舊被洗的幹淨,其中一雙鞋都因長時間走路磨出一塊洞來,露出一隻腳趾。
老伯含笑向著坐在那裏的吳庚點頭示意算是打過招呼,然後牽著孩童的小手來到樹蔭另一邊才坐下,解下背後的包裹,從裏麵拿出兩塊窩頭,細細掰開,喂給男童。
男童倒是乖巧,漫長的路程,臉都累的微白,也沒有什麼抱怨,隻是那眼神時不時的偷偷瞥向吳庚手中的吃食,突然看見那大哥哥視線轉了過來,連忙低下頭去撥弄起手邊的幾根雜草,那老伯也是注意到這一幕連忙向那少年投出一個歉意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