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萬提斯·薩維德拉(1 / 1)

米歇爾·蒙田

米歇爾·埃康·德·蒙田(1533~1592年),出生於法國加斯克涅郡。先後當過法院顧問和市長。他出身新貴族,祖先是波爾多的富商,從小便學會了拉丁語;在閱讀古希臘、羅馬作品時不斷寫心得、作筆記;性格中庸,喜歡平靜的田園生活。所以在做了15年文官後,辭官回鄉,過著悠閑的隱士生活,經常閉門讀書思考。此外,蒙田還熱衷於旅行,曾去過歐洲的許多地方,這些都為他後來的創作提供了條件。有《隨筆集》行世。

《隨筆集》在我國多加綴人名稱為《蒙田隨筆》,它是一部散文作品,同時也是一部哲學和社會政治著作。共分三卷,107章,各章長短不一,內容也豐富多樣。每篇一個題目,獨立討論一個問題,但彼此之間又有一定的聯係。《隨筆集》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蒙田主要討論了他對宗教與戰爭的看法。他認為“自以為是,是人類天生的最大弱點”,人類還不如動物那樣互相忠誠、友愛。所有的人都自以為自己是在尋找真理,並總想讓他人信仰和屈服於自己,但事實隻是證明了自己的無知,離真理愈來愈遠,並容易導致戰爭。在宗教方麵,他認為應尊重各個宗教以及宗教內部的各個教派,而不要去迫害所謂的異教徒和新教徒。要麼就不要宗教改革,如果已經改革了。就應該給予它一席之地。

第二部分闡述了他教育的意見。蒙田認為,“隻有懷疑才能判斷和認定”。他從懷疑論出發,批判了經院宗教神學教育對兒童身心的摧殘!他反對過度信奉書本知識,不主張過度記憶,反對對學生的種種約束和懲罰。而主張讓青少年充分發展他們的智力和特長,讓他們從實踐中獲得真知,讓他們多與人交往,多旅行。

第三部分主要描述了自己的特點和思想。蒙田說,“我本人就是我的作品內容”,寫作就是為了“描繪我自己”,“敘述我的生平和事跡”。從中我們可以體驗到他父親的情況,他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他的性格特點與弱點,還有他在法院和擔任市長的工作經曆,他的住宅與書房,他的興趣與愛好。總之,我們可看到一個活生生的蒙田在與我們傾心交談。

第四部分主要闡述了他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想。他說“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形式是人的形式”,隻有提高自身的品質與修養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還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熱愛,並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接受生活中的幸福與磨難,因為這都是大自然為人類所創造的。

1570年,蒙田辭去在波爾多高等法院中的位置,緊接著在下一年退隱莊園塔樓上的一個小房子裏,把自己全部的時間都用在讀書、思考與寫作上,《隨筆集》就主要寫於這一段時間。

《隨筆集》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用溫和而樸實的語調,向讀者闡述自己在生活中所體驗到的真理與思想的火花。他沒有板起麵孔向我們說教,而是承認自己的無知。正因為如此,讀《隨筆集》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談心,但從中卻能悟到人生的哲理,可以體會到蒙田是一個多麼真誠,並熱愛生活、懂得生活的人。

《隨筆集》看上去似乎十分鬆散,但我們卻可以從中體會到一個貫穿始終的主題,那就是用一種自我反省的方式全身心地去生活。雖然這些文章都是由生活中的點滴感悟連綴而成,每章也沒有嚴謹的結構,但作者正是通過這種形式,表現他的創作風格與獨特思想。因為他認為人類知識是有缺陷的,也沒有完美的寫作樣式與風格。正是這些看似零散的思想在我們閱讀的時候,卻彙集成一條思想的清泉,滋潤著每位讀者的心田。

蒙田在寫作中大量引用古代和當時作家的言論,有的還來自於民間的傳說故事。比如在《論閑逸》中,他引用了維吉爾、賀拉斯和馬爾施亞的詩,這樣就增強了他作品的說服力和對現實的批判性;也反映了他的博學——無論是天文地理、草木蟲魚,都可以在其隨筆中找到相關的論述。在文學史上,蒙田這種“自我解剖”式的寫作方式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文學領地,直接啟迪了18、19世紀表現個性的文學的出現,使這種隨筆式的文學樣式確立了在文學領域中的獨特地位。在思想上,蒙田那種對褊狹和盲目的批判,對人類自身破壞潛力的清醒認識,指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向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