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裏德裏希·維勒
在化學發展史上,有機物與無機物之間曾經橫亙著一條鴻溝。人們認為有機物來自活的機體,是生命化學研究的對象。無機物則與生命無關,是傳統化學研究的對象。生命化學是一門神秘莫測的學科,它所遵循的規律與傳統的化學學科完全不同。到了1828年,這一認識被一位年輕人改變了。他用無機物人為地合成了有機物,打破了生命與無生命的界限,並指明了有機化學的合成方向。這位年輕人就是德國著名化學家弗裏德裏希·維勒。
維勒於1800年7月31日出生於萊茵河畔法蘭克福附近埃斯欣姆的一個醫生家庭。他的父親在當地頗有名望,父親希望他長大以後,能夠光大這個家庭的醫學傳統,成為一代名醫。當他還在上中小學的時候,父親就不斷給他灌輸這種思想。
要當醫生,就得了解藥物。而要了解藥物,不懂得化學是不行的。所以,在課程之餘,維勒還有意識地翻閱了一些化學書籍。閱讀的結果,他的興趣發生了轉移,深深地喜歡上了化學這門學科。上中學時,在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後,他還常常在家裏偷偷地按照化學書上的敘述做實驗。化學實驗給他帶來了無比的愉快,他不再企盼著長大後去當名醫,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從事化學研究。
20歲那年,維勒中學畢業,該上大學了。這時的維勒,已經不是過去那個又高又瘦、長著一副大耳朵、看上去快樂無比、滑稽淘氣的孩子,而是一個身材頎長、舉止文雅的青年了。這年秋天,他考上了馬爾堡大學。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他不願惹父親生氣,於是就按父親的意願,選擇了學醫。
在大學裏,維勒的生活緊張而又充實。在認真學好醫學專業的同時,他對於自己心愛的化學實驗仍然不能忘懷。他盡量科學安排時間,所有的功課都在白天完成,以此來保證他的醫學專業的學習質量,而晚上的時間則留給自己。一到晚上,他一回到自己的住所,就滿懷激情地投入化學實驗。他幾乎天天都要把做實驗用的那些瓶瓶罐罐擺弄一番。哪天沒做實驗,他就睡不踏實。房東喜歡把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整頓得有條有理,在那樣的環境裏,他倒覺得不自在。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鑽研精神,沒用多久,他就在化學研究方麵有所收獲了。上大學二年級時,他發表了第一篇化學研究方麵的論文,刊登在《吉爾伯特年鑒》上。文章雖然不長,但很有新意,因此得到了歐洲“化學巨人”——瑞典著名化學家貝采利烏斯的肯定。初試牛刀就得到了名家的賞識,這更加堅定了維勒選擇化學趼究作為終身事業的決心。他雖然仍在醫學專業學習,但他已經吧自己的心交給了化學。
不久,他轉學進入海德堡大學。海德堡大學有一位叫做列奧波德·格美林的教授,是德國著名化學家,被譽為“海德堡的貝采利烏斯”。維勒就是衝著他,慕名而去的。當然,在海德堡大學,他的專業仍然是醫學。
不料,當他找到格美林教授,表達了自己願意跟著他聽課的願望時,格美林教授卻表示反對。教授對他說:“維勒先生,您現在掌握的化學知識,已經超越了我講課的範圍。您沒必要再浪費時間,聽這些對您來說已經過時了的東西。”
維勒以為格美林教授在婉言謝絕他,覺得很失望。可格美林教授接下去的話卻讓他喜出望外。格美林教授說:“您要來聽我的課,我是不會同意的。可是如果您願意來我的實驗室工作,那我會感到很愉快。我相信您會在我的實驗室裏做出新的、更有意義的成果。”
到格美林教授的實驗室裏做實驗,這是他連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沒有任何猶豫,就一口答應了。從那以後,他就成了格美林教授實驗室的常客。
沒想到,海德堡大學另一位知名學者蒂德曼教授對此有了意見。蒂德曼教授是著名的醫學家,他對維勒的才華也很欣賞。他覺得,維勒如果不好好讀醫學,就太可惜了。他不願意醫學界失去這位後起之秀,他想親自指導維勒攀登醫學科學高峰。
兩位名師爭徒,這真出乎維勒意料。能得到他們中的任何一位的指導,對一般學生來說都是天大的好事,可維勒一下子得到了兩個人的垂青,這怎能不讓他受寵若驚?他尊重、景仰蒂德曼教授,可他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選擇,這可怎麼辦呢?他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了兩位導師,兩位導師協商的結果,決定采取折中方案,讓他研究生理學中的化學問題。就這樣,維勒在這兩位大師的指引下,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走上了化學研究道路。
根據蒂德曼教授的建議,維勒選擇尿素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尿素是有機體新陳代謝排泄出來的廢物中第一重要的化學物質,研究尿素對於當時的生理學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正因為這樣,蒂德曼教授才把這項課題交給了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