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不出蛙不鳴的湖(1 / 1)

蛇不出蛙不鳴的湖

山東濟南市的大明湖稱得上是一怪湖:有草無蛇,有蛙不叫。按說,潮濕之地是蛇棲息的好地方,但在方圓80多公頃的大明湖卻沒有蛇,而濟南市別處的蛇卻很多。大明湖中有蛙,卻都有口不叫。這裏有個傳說,乾隆皇帝一日遊至大明湖,迷戀其美景,便在湖邊下榻過夜,但夜裏蛇躍蛙叫,攪得他不得安寧,於是乾隆信手寫了6個字,“蛇進洞,蛙不鳴”。從此,由於沒得到皇帝的特赦,蛇便不出來,蛙也不叫。不過這隻是傳說,沒有科學依據,不足信。另外有人曾將蛙移到護城河外,蛙便叫了;把外界會叫的蛙放進大明湖,卻又聽不到它的叫聲。對於這個怪現象,直到現在仍是個謎。

火湖和熔岩湖

火湖位於拉丁美洲巴哈馬聯邦的大巴哈馬島上,若夜間泛舟湖上,船槳就會激起萬點“火花”。

為什麼奇異的“火湖”會發出燦爛的火光,卻又不會灼傷遊水者和魚群?原來,這是生物發出的一種冷光。火湖位於靠近北回歸線的溫、熱帶交界處,氣候溫暖,湖水又與海水溝通,因此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發光生物——甲藻。甲藻是一種隻有幾微米大小的單細胞微生物,體內含有較多的熒光酵素,當它在水中受到擾動刺激時,就會發光。

巴哈馬的“火湖”,隻是一種假像的火湖。世界上還有真正的火湖,這就是火山岩漿形成的熔岩湖。

最著名的熔岩湖,位於太平洋上夏威夷島的基拉韋厄火山。基拉韋厄火山是夏威夷3個活火山中最小的一個,海拔約1300米,火山口直徑約有5千米,深約1000多米,就像一口大鍋。在這口大鍋裏有3個呈串珠狀排列的杯形窪地,裏麵經常翻滾著熾熱的岩漿,於是就形成熔岩湖。湖裏的岩漿時而湧起,時而下降,深度經常發生變化。每當火山活動強烈時,便有大量的岩漿像噴泉似的噴上天空。有時岩漿還從湖口外溢,流向四方,形成熔岩河、熔岩瀑布等奇景。1952年以來,這裏每年至少有一次岩漿外溢現象。這個熔岩湖能長期保持熾熱狀態就是因為地底有源源不斷的岩漿。如果在夜晚登上基拉韋厄山頂,俯視下麵的熔岩湖,就會看見整個湖麵就像一個發光的“網”,上麵點綴著輝煌的燈光,隨著“網”的起伏晃動,火花此起彼落,令人目眩。這是因為雖然熔岩的表麵冷卻後結了一層硬殼,但殼下的岩漿卻又不斷沿著一些裂縫湧出,並發出了火光。據測定,熔岩湖中的岩漿溫度達10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