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是耳聾之後的傑作嗎?
貝多芬出身在一個音樂世家裏,他從小就顯露出了較高的音樂天賦。父親為了兒子能成為音樂大師,在他身上傾注了不少心血,而貝多芬也很努力,很早就學會了小提琴和鋼琴,以及一些簡單的旋律。
後來貝多芬長到9歲,父親給他請了許多位老師,其中皮艾弗爾和內弗兩位老師對他影響最大,尤其是內弗,在內弗的支持下貝多芬開始創作並出版了他的處女作,這部作品部分顯露了貝多芬在鋼琴方麵的技巧。
後來貝多芬在內弗的幫助下,來到維也納,在這裏他憑著自己的悟性和才華成了莫紮特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貝多芬的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在一次偶然機會裏,他代替老師成功演出。從此,貝多芬在這座藝術之都贏得了一席之地。
但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止步,而是繼續求師學習,先後向海頓、阿布雷茲老先生學習,但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他對那拘泥於陳舊形式的研究感到不耐煩,他決定創新。經過努力,他終於成功了,連辦3場音樂會,穩固了他在樂壇上的地位。到30歲時開始發表他的《大交響曲》,並舉辦了第一次獨奏音樂會。然而又過了兩年,不幸來臨了,貝多芬的聽覺開始發生障礙。雖然,貝多芬為此掙紮和痛苦過,但是他仍然勇敢地走了過來。在耳聾之後,他創作出了《英雄交響曲》、《F大調第六交響曲》、《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以及轟動世界的《第九交響曲》等著名作品。
1827年3月26日這位音樂巨人病逝了,2萬多名維也納市民為之送行。
[我還想知道]
《月光奏鳴曲》是貝多芬應一位盲妹所求而作的即興之作。他想將這首曲子送給心愛的姑娘黛莉冉,彈完後就趕緊回去把它記錄下來了。
《英雄交響曲》是為了歌頌拿破侖而寫的。貝多芬一直把拿破侖看成可以肩負起偉大共和國使命的理想英雄的化身,但沒想到後來拿破侖卻做了皇帝,貝多芬對此很憤怒。
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真有其人嗎?
達·芬奇出生於1452年4月15日。小時候由養母養大。達·芬奇從小就對繪畫感興趣。有一次畫了一隻蝴蝶,像要飛起來似的。到了稍微大一點的時候,他就要求去上學。在學校裏,學了許多科學知識,他最喜歡的是算術、音樂和繪畫。
轉眼間到了15歲,達·芬奇的父親見他如此熱愛繪畫並且富有天賦,就把他送到佛羅倫薩的藝術家韋羅基奧那裏了。
在一次偶然機會中,達·芬奇畫的天使令人大為驚歎,從此聲名大震,並獲得了畫家行會會員的資格。
1473~1475年間,達·芬奇的作品幾乎是一年一出,畫的大多是聖母。緊接著當了5年的禦用畫家。此後,他開辦了自己的畫室,並推出了成名作《拈花聖母》。為了尋求進步,他想到了借用米蘭大公——莫羅的努力為自己服務。後果真達到了願望。在米蘭的日子裏,達·芬奇的作品都是為王公貴族服務的。如《撫貂女人》、《岩石上的聖母》、《最後的晚餐》等。但是好景不長。1499年夏,達·芬奇被迫離開米蘭回到故鄉。1501年達·芬奇畫出了一幅聖母、聖子、聖安妮和聖約翰。人們紛紛為它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