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放映是借助了人的“視覺暫留”的現象嗎?(1 / 2)

電影的放映是借助了人的“視覺暫留”的現象嗎?

電影是運用照相以及錄音的手段,以一定的攝入速度(現代電影是每秒攝入24個畫麵),把景物活動的影像和聲音攝錄在膠片上,然後把這些景物各運動階段的靜止畫麵連續放映到銀幕上,借助人的“視覺暫留”現象,在人的視覺中造成再現景物運動影像的效果。這就成了電影。

科學研究表明,視覺暫留時間約為1/5~1/30秒。當電影畫麵換幅頻率達到每秒15~30幅之間時,人就看不到每幅靜止畫麵之間的停頓,而隻看到這些連續放映的畫麵的活動影像了。電影發明初期,無聲電影的標準換幅頻率為每秒16幅,後有聲電影改為每秒24幅。

雖然借助視覺暫留現象,人們看到了連續的活動影像。但膠片上畫幅間隔造成影像忽明忽暗使人有閃爍感,讓人覺得不舒服。當閃爍頻率提高到一定數值如每秒48次時,閃爍感會消失。為了提高閃爍率,人們采用增加放映機遮光器的葉片數的辦法。如一個有兩個葉片的遮光器,當畫麵移動一次,這光器就旋轉一次,也就是說葉片遮光兩次,這樣就使閃爍率從每秒24次提高到48次,從而使閃爍感消失。

[我還想知道]

空鏡頭,是指以具體的視覺形象(即畫麵)表明一定的時間、地點,沒有人物,沒有語言,隻表現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景物和氣氛的場麵。

特寫是指突出人物的頭部,或突出要強調的“物”,占滿整個銀幕。它可以把演員的眼神、表情、動作最清楚地、最突出地表現出來。

電影和電視片的區別在於製作方法、演片方式、表現手法各不相同嗎?

電影和電視片第一個不同之處,便是它們的製作方法不同。電影是把畫麵拍在膠片上,然後洗印出來,加以剪輯,還要進行後期配音。而電視片是采用電子攝像機拍攝的,現場拍攝時,導演通過監視器發現不滿意之處,可隨時消磁,重新錄製。因此,電視片的畫麵組接,大多數都是在拍攝現場完成的,它的生產過程比電影快得多,而且省工又省錢。

其次,電影與電視片的演片方式不同,決定了它們擁有的觀眾數量不同。電影的放映是銀幕上的,盡管一部片子可以製成許多拷貝,發行到各地,但不可能使很多人同時觀看。而電視片則是通過電視熒光屏來播映,觀眾不必去影劇院,安坐家中便可欣賞精彩的電視片,因此,電視片的影響極大,擁有最大數量的觀眾。

電影與電視片擅長的表現手法也不一樣。電影擅長於表現宏大壯觀的場麵,而電視劇一般題材比較簡潔精煉,拍攝場地更換較少,多采用中景、近景和特寫鏡頭。

[我還想知道]

1905年,我國開始獨立拍攝電影。在北京琉璃廠的豐泰照相館,進口了一台手搖式電影攝影機,花了3天時間,拍攝了《定軍山》。

電影的種類分為藝術片(故事片)、科學教育片、紀錄片。

電影特技的拍攝方法因場景和劇情的不同而各種各樣嗎?

在電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有一些用普通拍攝方法不能表達,或難以做到的電影場麵,這時就必須借用特技來完成了。

特技拍攝有以下幾種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