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相傳是耶穌誕生的日子嗎?
每年12月25日是聖誕節,這是西方世界隆重盛大的節日。聖誕節的英文意思為“基督、彌撒”相傳聖誕節是耶穌誕生的日子,在此日要到教堂舉行禮拜,以慶祝耶穌基督的降生。
曆史上有無耶穌其人,學者們看法不一,但信基督教的人卻堅信曆史上真有其人。公元336年,明確地把12月25日作為耶穌生日。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基督教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聖誕節也就隨其廣泛傳播而進入了法國、德國、英國以至美洲大陸和全世界信奉基督教人的生活中。
在聖誕節,人們要舉行各種活動,如置備燈火通明的聖誕樹,扮演聖誕老人分送禮品,唱聖誕之歌等。在聖誕節來臨之際,人們還要互贈慶賀卡片。
每到聖誕節,在西方風俗都用杉、柏之類的塔形常綠樹裝飾,樹上掛著五光十色的小電燈和花彩、禮品等,這就是“聖誕樹”。相傳有位農民在聖誕之夜接待了一位極窮苦的兒童,兒童臨行時折杉樹枝插在地上,樹枝立即成樹。兒童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樹,留此美麗杉樹,報答你的好意。”
[我還想知道]
聖誕樹起初用鬆樹或棕樹裝扮成,後來人們多用塑膠製成的假鬆樹,現代的聖誕樹更是多姿多彩。
聖誕老人的造型是由一個名叫托馬斯·內斯特的德裔美籍畫家創造出來的。
過狂歡節是為了迎接“耶酥複活”的節日嗎?
狂歡節是歐洲、美洲地區的傳統節日,節日內容是人們抒發情感,表達對自由和幸福向往的大遊行狂歡活動。狂歡節起源於中世紀歐洲,按照天主教風俗,在迎接“耶穌複活”這個嚴肅的節日前10天,教徒們要清心寡欲,戒除一切紛爭。在此之前人們要進行狂歡。
每年的2月中旬,歐美國家都要舉行大型慶祝活動——狂歡節。在狂歡節上,人們像潮水般湧上街頭,不拘禮節,男女老少都穿上豔麗的服裝,勾畫出形形色色的臉譜,戴上奇特的假麵具,伴隨著歡快的舞曲和大型彩車,載歌載舞,盡情狂歡。
狂歡節又叫“謝肉節”,在封齋節前3天舉行,因封齋期間教會禁止肉食,所以人們在封齋前舉行各種宴飲跳舞。巴西的裏約熱內盧享有世界“狂歡節之都”的美譽,這裏的狂歡節的主要內容是桑巴舞比賽和表演,人們邊走邊唱,邊奏邊舞,掀起了一浪高一浪的熱潮。西班牙的狂歡節,人們喬裝打扮,以求盡興。
[我還想知道]
美國會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過“感恩節”。在節日裏,合家團聚,吃團圓飯,節日食品是烤雞。
據說耶酥在被釘死於十字架的第二天複活。為紀念耶酥複活,歐美國家會過隆重的複活節。
漢族是因分布廣且曆史源遠而成為中國的主體民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