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1 / 3)

大家知道宮中出事後,心裏都沉了幾分。好半晌徐氏擔憂地道:“宮裏出了事,城防軍和護城軍都沒有動靜,未見有人去救駕,一定是哪裏出了岔子。今日皇上祭帶走了大部分的禦林軍,如今宮裏的侍衛肯定撐不了多久,隻能向京畿大營那邊求助了。”

暮雲也冷靜了下來,自古宮變基本上成功的沒幾個,雖然她擔憂,但也還是努力平靜下來,畢竟這個時候自亂陣腳沒什麼好處。

聽著徐氏的話,她道:“京畿大營在城外,護城軍和禁衛軍既然沒有動靜,恐怕不是叛變就是被消滅了,怕是如今的城門已經被叛軍占領了。咱們就是要往城外遞消息怕也不易。”

正在這時,暮雲突然想起了灰灰,眼神一亮道:“我們可以飛鴿傳信。”

成國公府中的侍衛長一聽,便搖搖頭:“京畿大營乃軍事重地,是不允許有禽類在大營周圍盤旋的,守營的將士隻要看到有飛鳥便會一律射殺。”

暮雲點頭:“這個我自然知道,不能往京畿大營送信,可以給別人送信啊,我記得碧華大長公主就住在城外青沐山下。”

幸虧溫廷舟前兩就帶著暮雲去京郊看了一下離他們最近的產業,她才知道原來京郊碧華庵就是碧華大長公主清修的地方。

如今看著叛軍一時半會的怕也顧不上城郊那片地方,因此暮雲想著碧華大長公主庵裏的人處境怕是比在京裏的人還安全些。

她看著懷裏睡得香甜的猴子,和剛剛被徐氏叫到身邊的單祺。心裏雖然多少有些恐懼,但是為了孩子,她必須堅強一點。

徐氏聽了暮雲的話也是眼睛一亮:“對,青沐山上還住了碧華大長公主,她是聖上的姑母,最主要的是碧華大長公主手裏還有一支上萬人的私兵。”

然後又轉頭問那侍衛長:“你看著東城門那邊大約有多少叛軍?”

侍衛長回道:“門外駐守的大約有一千人左右,隻是皇宮的午門被關了起來,看不到內裏的情況,外城門等處也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人馬。屬下這就去查看去。”完,又轉身離開了。

待示侍衛長離去後,徐氏馬上親筆寫了一封書信,並與侍衛射下來的一隻孔明燈碎片綁在一起,用飛鴿傳到碧華庵。

此時的碧華庵還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湧經聲裏,碧華大長公主正在屋裏練字。突然女弟子拿了一卷紙過來遞給她:“公主,是成國公府的來信。”這個弟子也有些納悶,大白的,有什麼事不能親自來,還要飛鴿傳信?

聞言碧華大長公主愣了一下,放下毛筆接過信紙,展開一閱,不由得大吃一驚,再看那片孔明燈碎片上蓋著的確實是太後的絲印。當下也顧不得更衣,立即吩咐道:“趕快備馬,我有急事要去一趟京畿大營,另外把我的私軍集結起來。”

那弟子雖然奇怪,但還是依言去辦了。

碧華大長公主騎馬到了京畿大營時,京畿大營已經接到消息了,正準備集結兵馬呢。

碧華大長公主見京畿大營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便回了碧華庵一下,再出來時,身上已經換上了一身戎裝,已經六十多歲的碧華大長公主因保養得宜,看著也就四十來歲,比皇帝都顯得還年輕些。

其實碧華大長公主雖然六十多歲了,她比皇帝真的大不了多少,因為她是先帝的老來女。

隻見她跨坐在一匹白色駿馬之上,整個人更顯得英姿颯爽了,身後圍著一群身著深紅騎裝的娘子軍,手下的將士們也正在整裝待發了。

見京畿大營派了人來了,碧華大長公主連忙製止了他的大禮:“行了,都什麼時候了,情況緊急無需講這些虛禮。你既然過來想必是得到了消息。”

溫廷舟即使麵對皇帝也向來是不卑不亢的,如今麵對碧華大長公主更是如此。

沒錯京畿大營派的人正是溫廷舟,他和張放帶了一隊人馬殺出重圍後,立即趕到京畿大營集結兵馬,碧華大長公主這邊,溫廷舟則是親前來和她解釋京中的情況。

見大長公主如此,溫廷舟當下躬身道:“是的,微臣和另一個將軍率領了一對人馬殺出來,如今得到消息陛下和參加祭祀的大臣們都被圍困在皇家宗廟,宮中一幹女眷也被圍困在慈寧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