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男孩的處世藝術6(1 / 3)

第三章男孩的處世藝術6

4選擇突破,勇於嚐試新的體驗

如果不敢去跑,就不可能贏得競賽;如果你不敢去戰鬥,就不可能贏得勝利。

——瑞查德·M·德沃斯

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抱有理想。青少年不要找那些不能完成的理由。如果什麼事都等到十拿九穩才去幹,那就什麼事也幹不成。隻有行動才能產生奇跡。在產生新事物的過程中肯定會有輸有贏,但如果我們什麼都不敢去做,那就等於是自動投降,就會一輸到底。

人生是個積累的過程,我們總會摔倒,但即使跌到了,也不要氣餒,因為我們體驗了。關鍵是,我青少年要敢於嚐試,不試怎樣知道,隻要有1%的機會,就值得去做。不做,永遠都不會有,做了,至少還有成功的機會。

勇於嚐試新的體驗

阿倫是某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參加工作後,很想幹出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來,以體現名牌大學畢業生的真正價值。但是,接觸到實際工作後,他總覺得自己有所欠缺,對完成任何事都沒把握,或者專業知識不夠完善。因此,他從不敢大膽承擔棘手的任務,生怕做不成,有失身份。久之,上司對他失去了信心,將他當成一個打雜的人,隻交給他一些簡單的工作。阿倫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懷疑自己隻適合當學生,不適合在社會上混。正當阿倫為何去何從的問題猶豫不決時,一位新上司代替了原來的上司。新上司對阿倫說:“不要找那些不能完成的理由。如果什麼事都等到十拿九穩才去幹,那就什麼事也幹不成。行動吧,行動產生奇跡。”對阿倫來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一年後,他成了這家公司最優秀的職員。

青少年在阿倫的事跡中可以感受到,我們在做事情時,隻要敢試一試,就會覺得並沒有我們原先想象的那麼可怕。怕了一輩子鬼的人,一輩子也沒見過鬼,恐懼的原因是自己嚇唬自己。世上沒有什麼事能真正讓人恐懼,恐懼隻不過是人心中的一種無形障礙罷了。不少人碰到棘手的問題時,習慣設想出許多莫須有的困難,這自然就產生了恐懼感,遇到事情時,青少年隻要大膽去做,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象得那麼可怕。

就像是我們有時候,不敢下水學遊泳,不敢學外語,不敢學小提琴,不敢在課堂上提問,不敢上台講演,明知這件事不對也不敢說個“不”字,等等。這種種的不敢,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下的無形的障礙!也正是這種無中生有的無形障礙,使我們停止不前,錯過了許多我們本來應該去做,而且能夠做好的事。作為青少年一定要明白,在嚐試新事物的過程中肯定有輸有贏,但我們如果什麼都不敢做,那就等於是自動投降,就會一輸到底。

突破自己,快速出擊

21世紀,這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信息時代,資源共享,每一天都在發生新的改變。當身邊的人都一邊充電一邊向新的領域進軍時,原地踏步的青少年,很快會發現自己已有了落伍的煩惱。

還有一些青少年,時常把“自我突破”四個字掛在心上,但又往往不知道應該從哪裏下手。那麼,請你先來回答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個老實人嗎?“老實人”在現代社會不一定是個褒義詞,它暗示著某個人缺乏探索的勇氣。勇氣是一種精神,隻有具有健康心態的人才有勇氣。老實人總是瞻前顧後地害怕跌倒,因此永遠跑不快。青少年,首先要突破的就是老實人的裹足不前。

許多做大事的人,在他們心目中也並沒有許多明確的目標,相反卻是變動得非常快,有時甚至連目標是什麼都不知道。他們隻是不斷地去嚐試新的事物,敢於接受新的信息,直到對自己所做的選擇有所把握為止。

一名台灣企業家廖鎮漢,對他來說,打造微風廣場,不但塑造了台灣百貨業新風貌,也是人生的重要曆練。當年麵對隔壁百貨業龍頭老大sogo的威脅,廖鎮漢不甘示弱,他心裏隻有一句:“不拚,怎麼知道不行!”他跌破大家眼鏡,第一年就讓商場獲利,營業額超過60億元,廖鎮漢用這樣的佳績,證明了自己不再是商場的初生牛犢。

廖鎮漢善於動腦,雖是市場新兵,但很會參考別人的經驗,因此生出不少新點子。重點是,他敢放手大膽去做。他常說:“不試永遠不知道?隻要有1%的機會,我就去做。不做,永遠都不可能有,做了至少還有成功的機會。”

廖鎮漢的事例充分說明了,一個人要敢於突破自己,想要成功,就要不斷地改善自己的行為、態度和自己的人格。青少年要勇於突破自己,不斷嚐試新的體驗,使自己在以後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

21世紀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信息時代,不前進,就意味著後退,隻有積極行動,才能使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個更為有利的位置。作為一名青少年,也要勇於創新,敢於突破自己,做一名21世紀勇敢的,積極向上的的青少年。

5不否定自己,要肯定自己

誰要是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歌德

“我害羞”、“我挺懶”、“我膽子小”,“我害怕”、“我笨手笨腳”、“我總是擔憂”,“我記性不好”、“我不善於修修補補”,“我數學挺糟糕”、“我不太合群”,“我太呆板”、“我不會燒飯做菜”,“我拚寫不行”,“我動不動感到累”。這些是中國人評價自己的代名詞。

曾經有個實驗,讓一組中國人和一組美國人分別寫下20句關於自己的話,即“我怎麼樣?”結果發現中國人的很多答案都是自我否定的,即使一些正麵的自我認識也常用負麵方式來表達,像“還好”“還不錯”“不算太笨”。而美國人的答案中卻沒有一句是否定自己的。

青少年由於從小受教育的原因,常以謙虛為美德,習慣了以自我降低來麵對別人的評價。可是太過謙虛,同樣也就成了一種不自信,在這個竟爭激烈的社會裏,不自信往往就會被淘汰。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如果青少年自己都不肯定自己的優點,就無法肯定自身的價值,在遇到挫折便容易陷入困境之中,無法自拔。

找回自信

自信並不是盲目樂觀,而是對自身價值的最基本認識,我們是誰,我們能做什麼,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缺少自信的人,總是不斷的對自己否定,麵對挑戰時覺得自己無法通過便情願放棄,常常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論,假如你常常感覺自己不夠自信,那就說明你可能在人際關係以及學習上已經出現了問題。

劉雲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醜小鴨,因為父母總是不斷的挑她的錯誤,隻要她考試考得不好,父母就會罵她貪玩,要是與人爭吵,父母就會說是她不好,父母對她的言行舉止,讓她對自己失去了自信。劉雲長大成人後,走進了社會,為了不被淘汰,她開始做一些平時自己不敢做事情事,如跑業務。在跑業務的過程中,她非常的努力,從一個與人說話就臉紅的小姑娘,到現在可以在談判的時候臉不改色,漸漸的有了自己的成績,也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肯定,劉雲這才知道:“原來自己並不比別人差,隻要自己願意去嚐試,很多事並不困難,原來是自己把自己否定的同時,我們就失去了自信心。”

劉雲的故事讓我們知道,當我們自己也無法相信自己時,別人也不會來相信我們,自信是成功最基本應該具備的,自信也不是先天就有的,更多是需要我們青少年後天的修養。

有些時候,我們總是喜歡與人比較,可是常常被比得非常鬱悶,人的欲望是永遠也無法滿足的,於是一天天在欲望中無法快樂起來,世界上隻有一個比爾蓋茨。其實想想那些為了三餐奔波,背井離鄉的人,我們青少年真的很幸福,看看那些與病魔鬥爭的人,而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這更是幸福。所以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幸福有時候就像鞋子,舒服不舒服隻有自己知道。隻有自我肯定了,才能得到別人的肯定。

學會肯定自己

青少年應該學會在不斷向他人學習的同時,也不斷地總結自己的成功之處,隻有這樣才可能有勇氣去肯定自己。隻有懂得肯定自己的才會不斷地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一個真正的智者應該是懂得珍惜自己,敢於正視自己的失敗而不輕言放棄,奮勇拚搏的樂觀主義者,從而不斷的超越自我,為平凡的人生添彩,創造出更多的奇跡!青少年要學會“從小就看重自己!在別人肯定你之前,自己首先要肯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