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婦兒科學之進展

明代婦產科和小兒科與上述醫學領域相比雖然沒有更為突出的貢獻,但在宋元基礎上仍取得了不少的進步,有些對封建倫理給醫學發展的限製所進行的批判,十分中肯,但這些呼籲終未能扭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對人們的製約局麵。

宋代齊仲甫以問答體編寫了一本婦產科專書,名叫《女科百問》,對婦產科的生理、病理、疾病等分100個問題一一予以解答,很是切合實用。明代閔齊僅在刊刻該書時寫了一個序文,可以說是對婦科疾病檢查上封建倫理觀念限製醫學發展的思想的嚴厲批判,這是很有進步意義的。他說:醫生診治疾病,依靠望、聞、問、切四術,其中以切脈為下。但是,其他三術,可施諸男子和嬰兒,不能用於婦女。因為名門閨秀,頗多限製。特別是月經、胎孕、帶下、淋症等等,既不明示於醫,更不肯令醫查驗觀看和詢問。他在議論了種種封建倫理對婦產科發展的限製約束後,還指出:“問之則醫危,不問則病危”,確是一針見血。也反映了婦科醫學家們對那種種限製的不滿是何等厭惡了。盡管這一思想在朋代婦科學發展上沒有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我們應當給予這種進步思想以高度評價。

明代對婦女不能生育方麵所作的研究是很有成效的,除理論和傳統認識外,開始注重外生殖器可能造成的影響。婦產科學家——錢雷對陰蒂之功用已有認識;萬全記載了瘢痕陰道狹窄,陰道發育不全性狹窄等原因;王肯堂等還記述了陰戶小如筋頭,隻可通,難交合,以及陰道閉鎖等,同時記述了陰道擴張術和手術切開等療法。另外,醫學家們對月經與不育的關係,也做了不少觀察和記載。關於新生兒的接產和護理,也比前代有所進步,更符合婦嬰保健的要求。例如薛家世醫,很強調新生兒斷臍要用燒灼法。薛氏醫案中強調:“兒生下時,欲斷臍帶,必以蘄艾為撚,香油浸濕,熏燒臍帶至焦,方斷。”他還明確提出要求:包紮時要用軟帛厚棉裹束,時時檢查,防止小兒尿濕包紮物。更令人欽佩的是薛氏正確指出:“此預防臍風(破傷風)乃第一要緊之事。”這個精辟的論斷,實屬難能可貴的經驗總結。新生兒破傷風幾乎完全是由不潔的斷臍帶方法引起的,是舊社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遺憾的是該病直到解放後由於婦幼保健製度的深入開展、新法接生的推廣才得到比較徹底的預防。薛氏400多年前的傑出成就和期望,直到近幾十年才得到完全實現。

此外,明代還對婦產科疾病的一些方麵,在認識上有了創造性提高。例如薛己在張仲景對直腸陰道漏描述的基礎上首先報道了直腸膀胱漏,更描述了陰道息肉等。對這些疾病若沒有借助陰道窺鏡一類器械的檢查是很難作出確切論述的。由此可見,在當時的一些婦科醫生已經衝破了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孫一奎還報道了據說是第一例先天梅毒。

明代的婦產科學著作也空前豐富,其中尤以王肯堂的《女科證治準繩》(1607)、萬全的《萬氏女科》(1549)及《廣嗣紀要》、武之望的《濟陰綱目》(1620)等影響最為廣泛。而《濟陰綱目》則是王肯堂《女科證治準繩》的繼續和發展。薛氏家傳的《女科撮要》也是最富有影響的。

明代小兒科也有一定的進步。最突出的表現是有關小兒科醫學著作空前豐富,據統計僅現仍存世者約30種,同時還出現了許多小兒科常見疾病的專門著作,如專論天花、麻疹一類疾病的專書近40種,專論天花者有近20種,專論麻疹者有5種,可見明代醫學家攻研兒科疾病之用心和普遍,也可見所獲成果之大了。這裏首先從小兒科學之理論研究所達到的水平,作一些簡要的敘述:

明代小兒科醫學家比前代更加強調小兒髒器不完善易於患病的道理,如萬全在其著作中著重指出小兒“如草之芽,如蠶之苗”,張景嶽在《景嶽全書·小兒則》一書中也論述子小兒的特點:“略受傷殘,萎謝極易”。這些兒科特點,不但是診斷疾病、分析病情時必須格外注意的方麵,而且也是確診後確定治療方案,遣方用藥時要特別予以周密考慮的地方。明代兒科治療水平的提高,與此不無密切的關係。再有,嬰幼兒的喂養,在當時也已有了比較科學的方法和要求。例如,龔廷賢指出:四五個月的嬰幼兒,隻能乳食,半年以後才可以用炒熟的米麵煮成稀粥喂食,十個月後,稀粥可稠一些,或逐漸用煮爛的飯喂養。他還指出如此可以助益脾胃,能夠使嬰幼兒健康,減少疾病。這一認識自然有著很高的科學價值。龔延賢還強調:“初生三五日,宜綁縛令臥,勿豎頭抱出,免致驚癇。”他所要求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現代,確是嬰幼兒護理的一個重要方麵。雖然誰也說不清龔氏所強調的方法可以預防驚癇是否真有科學依據,然而我們可以確切地講,他的方法是很科學的。保姆和乳母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兒科史在唐代,已有醫學家對此作過相當正確的論述,明代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的見解和要求。著名小兒科學家薛鎧(薛己的父親),不但強調嬰幼兒必須要有保姆專司護理,而且對乳母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他指出:“小兒初生,須令乳母預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則乳汁清寧,兒不致疾。否則陰陽偏勝,血氣沸騰,乳汁敗壞,必生諸病。”這個道理也是很正確的。萬全還提出:凡小兒嬉戲,不可妄指它物作蟲作蛇,使小兒產生恐懼;小兒啼哭,也不可令裝扮欺詐,以製止其啼哭。他說這樣對待小兒,能使小兒心小膽怯,易於使之神誌昏亂和因過於膽怯而造成一種客忤症,從曆代醫學家對這種病的形容描述,很似兒童的精神神經病,這些都是來自實際經驗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