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習機會
王冕放牛讀書
●佚名知識不像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舉手就可以摘下來。獲得知識的鑰匙隻有一個,那就是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詩人、花鳥畫家。小時候,因為家裏窮,不能上學讀書,父親便叫他給人放牛,好掙點兒錢補貼家用,當時他才七八歲。
一天,王冕從學堂門前走過,被裏麵的讀書聲吸引住了,就把牛拴住,趴在窗子外麵偷聽老師講課。老師的講解,有時深奧,有時淺顯,還夾雜著許多聞所未聞的典故,使王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久久不願離去。他還把老師寫的字記在心上,聽完之後,用樹枝在地上練習。就這樣,他不僅偷學了不少字,還學會了不少文章,能夠背下來。但是,由於害怕父親罵他貪玩,他不敢把這事告訴家裏。
有一次,王冕聽完課後,發現牛不見了,隻有半截韁繩扔在地上。他知道,牛等不及了,自己掙斷韁繩去吃草了,急忙四處尋找,直到天黑透了才把牛找到。回到家裏,正趕上一個鄰居找上門來,說王冕的牛偷吃了他家的麥苗。父親一怒之下,舉起棍子就把他抽打了一頓,問他還敢不敢再貪玩。王冕說:“我不是貪玩,我是聽先生講課去了。”父親不相信,問他聽到了什麼。王冕便把他聽到的文章背了一遍,父親一聽,還真像那麼回事。見父親麵有喜色,王冕又在地上畫了幾個字讓父親看。這時,父親摸了摸兒子的頭,感慨地說:“兒子,爹錯怪你了。爹沒錢供你讀書,你卻這樣用功,爹對不起你啊。”
看到兒子是一個讀書的苗子,父親對母親說:“孩子自個兒用功,咱做爹媽的也不能看著不管。放牛時間太長,耽誤他讀書,不如找個空閑多的活兒讓他幹,這樣他就能騰出更多的時間讀書了。”商量好之後,父母到處打聽。工夫不負有心人,有個人告訴他們,附近廟裏需要一個打雜的,活兒並不多。於是,父親對王冕說:“想不想去廟裏幹?那裏空閑時間多,還能掙錢。就是要離開家裏,住在廟上。”王冕雖然不願與父母分開,但一想到能讀書,就答應了下來。
來到廟裏,王冕很勤快,老和尚很喜歡這個聰明好學的孩子,除去工錢外,還給他一些小錢,王冕便把這些錢攢起來買書。一到夜裏,他就悄悄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裏拿著書就著佛像前的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有時一直讀到深夜。
正是靠著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王冕一點一滴地積累知識,終於成為著名的詩人和畫家。
心靈悟語
知識不像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舉手就可以摘下來。獲得知識的鑰匙隻有一個,那就是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米芾學字
●佚名學習的機會和很多美好的事物一樣,我們擁有時不以為意,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之後,才知道自己錯過的東西有多珍貴。
米芾是宋朝非常著名的書法家。他自小就喜歡書法,但練習了幾年,卻一直沒有突出的進展。
有一天,從外地來了一個秀才,米芾聽人說這個秀才字寫得很好,於是前去向他求教。秀才答應收米芾做學生後,拿出一本字帖說:“你回去後照這本字帖練習,寫好之後再拿給我看。”米芾回去後照著秀才的話做,很快就將字寫好了。他去見秀才,恭敬地請他指教。秀才看了一下,就搖著頭說:“你要我教你寫字,就必須要用我的紙。”米芾立即答應道:“沒問題,隻要老師願意教我,就依您的指示做。”秀才又說:“可是我的紙很貴,要5兩銀子一張。”米芾聽見後雖然有些吃驚,但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
米芾回去向母親請求幫忙,母親於是將首飾拿去變賣,再讓米芾拿去買紙。米芾接過向老師買的紙,覺得它與普通的紙並沒有兩樣,但是因為花了大把銀子,因此不敢隨便下筆。他望著字帖琢磨筆勢半天,用手在桌麵上來回照著寫來寫去,就是無法下筆。
秀才見到米芾半天還沒寫出一個字來,於是問他說:“為何還不寫?”米芾回答說:“紙太貴,怕寫壞了。”秀才笑著說:“你不寫,要我如何教你呢?”於是米芾就非常用心地寫了一個字,結果寫出來的字比字帖上的字更好更有力量。就這樣,米芾用秀才的紙練習了一段時間,書法技術便有了長足的進步,為日後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實,這個秀才已悄悄地與米芾的母親商量好,將米芾拿來買紙的錢又還給了他的母親,隻是用這種方法激勵米芾練字時更加用心而已。